百合文库
首页 > 网文

红楼梦:谁是窥见贾府衰败的第一人?

2023-04-27红楼梦 来源:百合文库

红楼是一曲挽歌,作者对他回望的世界是爱恨交织的。对贾府“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结局,他是有反思的。其中当然包括,是谁窥见枯枝瑟瑟落叶簌簌,天空开始飘起的第一片雪花?
肯定不是宝玉或者说是作者自己。鲁迅先生曾说,“悲凉之雾,遍被华林,呼吸领会之,唯宝玉而已”。貌似是说宝玉感觉到了贾府的衰败并日益为之担忧。但事实是,红楼故事发展到后期,宝玉还对好友柳湘莲抱怨家里的人,“家里有钱又不由我使”;林妹妹说的“咱们家里也太花费了,如今若不省俭,必致后手不接”,他也懒得理。
退一步说,假若他对贾府衰败真的如此敏感并忧心忡忡,他还是那个厌恶世俗经济筹划的少年吗?那么,是鲁迅先生错了吗?不,是我们错了。
宝玉作为一个有诗意情怀的少年,他生出的“悲凉”是时光易逝的悲凉,是人无法主导生命脚步的悲凉,他喜欢聚不喜欢散,便是明证。
他希望永不迈出少年的门槛,拒绝长大,因为成人的世界如此污浊,清洁的空间如此逼仄,可是又有谁能挡住时光的步伐呢?
要经历过岁月的打磨,中年宝玉才能领会到少年的自己太理想化了,仿佛生活在真空里,也才会懂得现今流行却很有道理的那句话: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
是贾政吗?早在贾府鲜花着锦之时,他就察觉到女儿们的诗作很悲凉,他想的是,“小小之人,作此词句,更觉不祥,皆非永远福寿之辈”。
该怎么评价贾政呢?贾政是个很容易知天命的人。
一是他本身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而儒家文化核心内容之一就是知天命;二是他个人的经历又强化了这一认识。
长子贾珠刚娶妻就病危,作为父亲,他当时一定尽了全力来救治这个优秀的孩子,可贾珠仍然弃他而去,这必定影响贾政对世界和人事的判断,面对命运的不按常理出牌,他会生出生命的无力感和虚无感。很明显的一个例证就是宝玉被魔魇时,贾政很轻易地就放弃了治疗,反而是整日花天酒地的贾赦在四处奔走。
更何况贾政本是诗酒放诞之人,这意味着他对诗酒的接纳胜过对功名的接纳,对诗酒的热爱胜过对仕途的热爱,只是成年后的他,因为要完成长辈的期望,不得不挑起家族重担。
这样一个无力又委屈的贾政,即使察觉到女儿们的诗作不祥,终究没有再深入一步,再想一想,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女儿们发此悲音。
女儿们作此悲音,是察觉贾府的衰败了吗?也不尽然。只因她们都是极聪慧的女子,对鲜花着锦般的生活天然会生出一种感觉:繁华如泡沫似梦境。快乐才刚刚开始,悲伤却早已潜伏而来。
宝钗是参照自家情况,早早做好了应对意外的准备。她曾对王夫人说,“姨娘深知我家的,难道我家当日也是这样零落不成”。所以,她不事奢华,看淡一切,甚至放弃自我的冲突和挣扎,承认自己的卑微和轻贱,勇敢主动地享受轻盈飞行的快乐,所谓“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可是对于贾府下坠的态势,作为一个亲戚,她只能三缄其口,除非十分必要,她不肯多言。而林妹妹也察觉到了贾府经济上的窘迫,她只能说给宝玉听,而宝玉是不肯让世俗沾染半点灵魂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