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网文

USO世界观——人类武装力量:空军

2023-04-28科幻世界观不定期更新 来源:百合文库
今天提前写完了作业(其实是今天没数学题),多更新一篇。
我们直奔主题吧今天讲空军,人类最早踏入太空星辰的军种。在设定开始的2050年,各国空军因为力量上的不平衡(比如北约空军实力碾压非洲全部力量总和),在空天军转型上的力度不一,例如北约成员国们建设军事空间站,独联体国家在收拾完自家烂摊子之后也尝试研发新一代航天器,亚洲的地域性大国开始进行新式航天发动机实用……在2060年核聚变引擎进入航天工业后(最早的型号是为了航母动力源,但发现小型化难度极高),它最初被拿来装在超重型火箭上,并将一个重达40吨的太空站重力环送了上去。2070年后,空军在部分航天大国被改名为了“空天军”,是国家空中力量与空间力量的合并,空军空中部分已极大比例地实现无人化作战,空间部分则从简易的火箭变为了空天飞机。在2090年后,具备在轨作战能力的空天大型飞船已经出现并军事化,初步具备星舰的雏形。
转折
第三次世界大战后,空军力量唯一可利用的只有空间作战部分,即少量的飞船与空天飞机。在火星经过了一段艰难时期后,行星防卫部队建立,陆军进行了合并,而空军被改编为“星系防卫部队”,作战半径被限制于火星引力范围内,装备更是少到了不到三十架的空天飞机,而且没有导弹,只有少量20mm的激光炮,供能用的蓄电池更是不超过二十块。而这只是太阳系联邦建立初期为消灭美洲同盟残余力量与执行火星地球化改造同时进行的缩影罢了。在2140年后得益于工业体系的重建,空间防卫部队开始列装新式的空天飞行器,其作战半径拓展至金星与木星。此时的空间防卫部队已经拥有近百来架战机,二十条运输艇(而且没有曲率驱动引擎,火星金星平分),武器也从单一的束式激光炮变成了脉冲式等离子机炮与各式导弹(但考虑到这些飞机的飞行速度,现在的导弹在他们眼中可能是拿来狗斗的)、炸弹等。
但空军的实际作战能力有限,全军下辖两个大队(100人),每个大队下设五个中队(14人)和一个后勤总队(30人),其中一个大队在金星,一个在火星。
改组后的空军虽然有了一定的扩军,但装备并没有大的进展。空军的主力战机仍是2100年的FS100“空中野狼”空天两用战机,最大携弹量只有十六枚MB2000的1000公斤当量激光制导炸弹/八枚BGM109战斧巡洋导弹(加8000公斤战斗部),发动机还是21世纪末定型的离子发动机,几经改进仍在使用。运输艇则是比较新型的TY120运输艇(可以同时塞下五辆解放牌卡车),负责必要的补给工作。
空天军时代2180年可谓是空军的咸鱼翻身之年,在陆军进行了军团制改编后,空军也进行了新制度的探索,2180年空军从“星系防卫部队”改组为“星系空间与航天力量部队”,简称空天军,是联邦的恒星系防御部队。
空天军的规模是星系防卫部队的几倍,全军划分为“空间作战部队”、“近地作战部队”、“战斗群部队”三大分支,所有部队最大编制是师(10000人),师下设团(3000人)与一个后勤大队(1000人),团下分三个大队(1000人),大队下设五个中队(200人),一个中队下面是十个小队(20人)
近地作战部队即轨道防御部队,它与陆军的轨道突击部队的差异在于,一个是专门的反轨道攻击与行星制轨道权防卫者,另一个则是轨道空降部队。近地作战部队的主要武器是大大小小的电磁动能炮,它们被装载在新一代的TY180A空艇上,其中主流的是120mm三联装与30mm双联装。
空间作战部队是主要的制空间权防御力量,部队内装备了大量的FS180战机和专门的TY180C多用途空艇。FS180是于2178年专门为“下一代空军作战假想敌(波江座舰队的舰载机)”量身定做的空天飞机,装备了最新的等离子发动机与小型化的氢—氧燃料电池,最大可达0.1%光速(前提是你能活着),并装有更多的姿态调节发动机,允许驾驶员在太空中做出急停转向的动作。机身材料也改用了钛合金而不是铝合金。武器除了模块化的20mm三联等离子脉冲机炮外,还可以装载MB180D这种带有通用战斗部的巡航导弹或一大堆的NMB180D轨道炸弹,且具备发射战术核武器能力。TY180C是TY180A款的衍生型号,最大可以装载120吨的物资(包括挂在外面的)必要时可以直接把一个简易的空间维修平台打包到机舱里,然后运到前线开工。
此外TY180C还具备再改装的部分,允许使用者在外部加装燃料舱或大型探测器。
战斗群部队是空天军的核心作战部队,他们在某些方面甚至与海军相似——他们有自己的航母。 当然,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但是有免费的西北风爆炒东南风),航母最初是海军在地球上用剩下的,经国防部部署运到了太空船坞里做简陋的密封处理后作为空天军训练飞行员的基地,培养了空天军的一代飞行员与星舰驾驶员。随着天王星监狱的兴建,空天军需要可以远距离奔袭的作战能力,而曲率驱动引擎的耗能使空天军必须拥有星舰,在与海军做了一番不可见人的交易后 在经过一番调度后,空天军拿到了海军用剩下的航空母舰,然后进行了魔改(如果你看过《宇宙战舰大和号》应该可以理解)后,空天军的首艘航母SC001“加加林号”在土星交付,作为一艘用于恒星系内作战的航母,加加林号的生态循环系统并不具备长时间维持能力。舰载机则是FS180C与TU180C。
空天军在改组后作战范围拓展至整个太阳系,其指挥调度能力也大幅增强。同时,空天军也孕育联邦战略攻击部队与战略防御部队的雏形,为内战后联邦军事大改革起到了理论与实战经验支持。
空间防御型力量联邦内战可以说是对太阳系联邦一个世纪以来军事建设的考验,在内战后,陆军最终退出了联邦的主力舞台,海军也最终转型为联邦舰队,成为了联邦深空(星际)防御型力量,而空天军也被改组为空间防御型力量。
改组后的空天军分离了战略攻击部队与战略防御部队(后合并为国家安保军)。但规模再一次扩大,放弃了原来的陆军编制,全军最大编制为“总舰队”,是整个星区舰队的总和,总舰队下设多个“舰队”,每个舰队再分出“战斗群”与““分队”,战斗群即同时具有悬臂航行标准坞舰的编队,分队即拥有恒星航行标准战舰的编队。分队下设“梯队”,即只拥有战机或空艇的编队,是最小的编制。
战斗群建设是空天军的主要目标,因为具备长期作战能力的航母战斗群在恒星系战争爆发时可以对敌人进行更有力的打击,以达到主动防御的战略目标。因此战斗群舰队也是空天军的主力舰队。在联邦内战结束后,空天军开始逐步淘汰无人机航母,寻求更有力的主力战舰,此时的联邦舰队正为如何处理叛军未完工的战舰发愁,于是顺手送进了空天军,经过逆向改装成为了一种全新的主力战舰——“坞舰”,叫这个名字是因为这种航母除了舰载机起降与一般战舰的火力外,还可以进行战舰的停泊与维修(当然,只能塞一艘),坞舰很快也取代了旧式航母成为了新的主力舰。且坞舰的体型足够大,可以携带更多的舰载机,在行星内战争爆发时一艘坞舰的火力甚至足够解决他们的地表武装力量。而在恒星系内战争爆发时,依靠坞舰的动力优势,空天军可以进行纵深作战,做到把敌人抵挡在恒星系之外。
分队是空天军在恒星系内进行巡逻与支援点重要力量,早期分队曾使用在SC001加加林号的基础上设计的星辰级恒星战舰,之后又改为了星空级悬臂战舰,这一型号战舰与战后联邦舰队的新战舰是同一种,目的是降低后勤保障压力,强化空天军与联邦舰队的联合作战能力。星空级悬臂战舰设计之初是为了应对在星际空间(即深空)中长期部署的目标,因此星空级跳出了过去战舰设计常常使用的离心重力环结构,采用了新的重力结构设计。新的重力结构下生态循环系统的设计也不再像过去农场式的结构,而是改为类公园的新结构,以符合长时期作战中士兵们的心理调节需要。星空级的护盾标准也从过去的等离子泡或引力场改为了反物质湮灭立场,当然,代价是护盾只能投射在单一面上(省钱所需),直到后来联邦舰队愿意多分出军费后才改为了可以同时多个面投射。星空级的超光速引擎改为了跨维度跃迁引擎,主力动力系统改用反物质湮灭能,副动力系统改为冷核聚变堆,不再保留太阳能与氢能动力。
同时,星空级也是联邦舰队的第一艘模块化设计的悬臂战舰,这将大幅度提高它的通用能力。
梯队作为空天军的最小单位和基本单位,其装备以多用途战机为主,空天军在战后采用了FS300A与FS300D两种机型,FS300D是在2350年列装的机型,其改进目标着力于提高电子战能力与战场生存能力,增设了立方体级AI决策模块与小型居住仓模块等新设备,增设了短距离曲率驱动引擎,提高作战半径。
好了,以上为空军篇的介绍,至于下一次武装力量介绍的内容,我打算讲海军。
另外……周末可能更新《落日余晖》的第二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