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网文

USO历史文库——恒星计划

2023-03-12科幻USO世界观 来源:百合文库
我们在做一件伟大的工作——成为普罗米修斯 (古希腊神话中的神,盗取天火造福人类,后被众神之王宙斯惩罚。)
人类,一个在太阳系中刚刚登上太空的新生文明。它们在太阳系流浪的100年中,做出了许多被后人不断歌颂的宏伟计划,而其中,恒星计划尤为突出。它的出现使人类在太空工程学与计算机发展、燃料提炼技术等方面得到了突破性进展,它的结果也使人类告别了能源危机。
2160年,零点公司在木卫六上进行了一次实验,尝试在卫星的岩石中提取出可以使用的氢或氚与氘,技术团队在经过2个月后得到了满意的结果——他们得到了0.4立方米的氚、氘混合气体。最初,这项工作并没有迎来USO的重视,但在2162年,在不到两年的时间中,零点公司在太阳能利用方面取得了一个重大突破——他们成功的在近日轨道上利用自动化组装系统,安装了一块面积100平方米的太阳能电池板,并通过微波技术在金星上回收了足够维持金星首府法拉第市(常住人口134.42万人)13小时照明的电量(曾经有人也这么尝试过,但太阳能板在3小时后烧毁。)
这次发电实验得到了USO的高度重视,他们也通过此次事件,向USG中央政府提出开发太阳的计划,这就是后来的恒星计划。
恒星计划有两个主要项目——行星纵火与戴森球,两个项目同时进行,但结束时间不同,前者仅在10年后圆满完成。后者直到2190年才完成,足足差了20年。
实现行星纵火的关键技术——岩层燃料提炼(从岩石中提取氘氚气体用于聚变反应),行星改造技术(主要是对大气层成分改造,使其充满氘氚混合气体),大气层点火装置(由于人类的可控核聚变反应以激光约束核聚变方式产生,需要数量巨大的激光器)等。这些技术的核心,则是可以进行巨大计算量的量子计算机和其搭载的立方体人工智能系统(这里解释一下,立方体人工智能常用于大数据计算与处理,在天文学领域负责研究天体相关数据与模拟天体运转。)
人类花了10年进行这项工作,前5年里,人类在火星上建立了新的量子计算机(过去的因为计算芯片效率不高无法进行更大的运算),在选定的卫星——木卫六上建造激光加热阵列,在各大太空港内修建货船以运输提炼的燃料。同时,政府也向全太阳系的殖民地社会招标,以得到更多的支持。并开始对木卫六实施戒严,而在后5年里,USO开始在木卫六上充入氘氚气体,对激光器进行了一些改进,并尝试性的投入一批重力发生器于低空轨道上,试图用重力压缩加速点燃,但最后因耗资巨大流产。
2170年,木卫六成功点燃,在经过了3个月的最后调试之后,木卫六成为了一颗稳定的人造恒星,在之后20年中,对恒星的观察与更多的太阳能利用,使人们对这项计划的态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USO获得了更多的资金用于戴森球项目,而行星纵火项目也渐渐停止,木卫六转为民用,直到2190年被摧毁。
但是,USO清楚的知道,行星纵火只是一次尝试,该项目的相关技术被用于了戴森球项目,其中,为点燃装置进行隔热保护的CP材料被用于了戴森球项目中的框架建造。CP材料是一种通过高温高压下处理(数据删除)所得到的一种碳制分子材料,该材料的硬度大,且耐高温,可以在1780摄氏度的环境下保持着物理与化学性质。内有管状CP材料的钛合金框架在距太阳2345公里的轨道上的10768个位置同时建造,并于2184年基本完工,这些框架将太阳围住,随后,对戴森球的电池板安装,戴森球控制中心建设,环日太空港建造,戴森球的调试等,也在之后6年逐步完成,2190年,USO正式宣布,他们将太阳改造成为了戴森球,戴森球项目圆满成功。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