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网文

反“西游阴谋论”之如来佛祖和太上老君

2023-04-28 来源:百合文库
上一次我写《反“西游阴谋论”》说了一下那些被网络上那些信奉“阴谋论”的人所吹捧的道教神仙,他们都一致性认为,孙悟空大闹天宫的的时候,只要他们肯出手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将孙悟空给拿下。这些被吹捧得最多的神仙其中一位就是太上老君。
各个都说太上老君的法宝就能把孙悟空给制得服服帖帖的,然而,我的上篇文章已经拿原著的段落来澄清这一件事情了,而且原著的老君还被猴哥弄了一个“倒栽葱”。可见那些吹捧老君的都是胡说八道。
那么,今天的《反“西游阴谋论”》将会围绕一个众多西游阴谋论都会提及的一点来辟谣,那就是:“西游是太上老君和如来佛祖相互争地盘”。
在我前几篇的文章中也提到了,整部《西游记》的宗旨一直都是“三教归一”,这一点在原著的许多地方都有点到。而这个结论,肯定不会让那些撰写“阴谋论”的人感到满意,他们为了博人眼球肯定会编出各种各样的东西。比如,天庭的最高领导并不是玉皇大帝,而是“三清”,而“三清”呢,一直在天庭控制着玉帝,自己呢,则是站在玉皇大帝的背后,给玉帝指示。看!这一下子,就可以起到引人注目、哗众取宠的效果了。
接下来,“西游阴谋论”的始作俑者就会从原著中找到一些零零碎碎的片段,来给自己所提出的“阴谋论”佐证,比如说,兕大王那一回,实际是如来拿了十八座“金山”来贿赂老君,让老君给唐僧师徒放行,这样一来,一个“阴谋论”就这么轻而易举地被创作出来了。这样子也可以说明自己的知识究竟有多渊博了。
那么。我们就一个一个地来将这些“阴谋论”给打倒!
首先,说第一点,“三清”控制着玉皇大帝,这一点我们看以看原著第一回,孙悟空出世的到时候的描述:
【那座山正当顶上,有一块仙石。其石有三丈六尺五寸高,有二丈四尺围圆。三丈六尺五寸高,按周天三百六十五度;二丈四尺围圆,按政历二十四气。上有九窍八孔,按九宫八卦。四面更无树木遮阴,左右倒有芝兰相衬。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内育仙胞。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五官俱备,四肢皆全。便就学爬学走,拜了四方。目运两道金光,射冲斗府。惊动高天上圣大慈仁者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驾座金阙云宫灵霄宝殿,聚集仙卿,见有金光焰焰,即命千里眼、顺风耳开南天门观看。二将果奉旨出门外,看的真,听的明。须臾回报道:“臣奉旨观听金光之处,乃东胜神洲海东傲来小国之界,有一座花果山,山上有一仙石,石产一卵,见风化一石猴,在那里拜四方,眼运金光,射冲斗府。如今服饵水食,金光将潜息矣。
”玉帝垂赐恩慈曰:“下方之物,乃天地精华所生,不足为异。”】
从名称我们就可以看出,玉皇大帝在天庭的地位。后边第五回还有这样子的描述:
【又有四个大天师来奏上:“太上道祖来了。”玉帝即同王母出迎。老君朝礼毕,道:“老道宫中,炼了些九转金丹,伺候陛下做丹元大会,不期被贼偷去,特启陛下知之。”】看,老君对玉帝如此毕恭毕敬,难道幕后BOSS对待区区一枚棋子还用得着怎么恭恭敬敬?
接着说,如来佛祖和太上老君争地盘一说,也就是网络上盛传的“佛道之争”,这一说法,很有可能是受到了一些“洪荒”网络小说的影响,而被传得沸沸扬扬。我也说过了,西游记不管如何,他永远都是围绕着儒、释、道三家融合的“三教归一”而讲述的。比如,在原著第二十四回《万寿山大仙留故友 五庄观行者窃人参》镇元大仙有过这样的描述:
【镇元子吩咐二童道:“不可违了大天尊的简帖,要往弥罗宫听讲,你两个在家仔细。不日有一个故人从此经过,却莫怠慢了他,可将我人参果打两个与他吃,权表旧日之情。”二童道:“师父的故人是谁?望说与弟子,好接待。”大仙道:“他是东土大唐驾下的圣僧,道号三藏,今往西天拜佛求经的和尚。”二童笑道:“孔子云,道不同,不相为谋。我等是太乙玄门,怎么与那和尚做甚相识!”大仙道:“你那里得知。那和尚乃金蝉子转生,西方圣老如来佛第二个徒弟。五百年前,我与他在兰盆会上相识,他曾亲手传茶,佛子敬我,故此是为故人也。”二仙童闻言,谨遵师命。那大仙临行,又叮咛嘱咐道:“我那果子有数,只许与他两个,不得多费。”清风道:“开园时,大众共吃了两个,还有二十八个在树,不敢多费。”大仙道:“唐三藏虽是故人,须要防备他手下人罗唣,不可惊动他知。
”二童领命讫,那大仙承众徒弟飞升,径朝天界】镇元大仙参加兰盆会,金蝉子(唐僧的前身)亲自给他传茶,因此为“故友”,可见,在《西游记》的世界是一个“三教归一”的世界,根本不存在什么“佛道之争”。如来佛祖更不可能和太上老君相互争夺地盘。
最后一个要澄清的,那就是如来佛祖拿十八座“金山”来贿赂老君,让他放行。他们给出的证据就是原著第五十二回的一段话:
【如来问道:“悟空,前闻得观音尊者解脱汝身,皈依释教,保唐僧来此求经,你怎么独自到此?有何事故?”行者顿首道:“上告我佛,弟子自秉迦持,与唐朝师父西来,行至金山金洞,遇着一个恶魔头,名唤兕大王,神通广大,把师父与师弟等摄入洞中。弟子向伊求取,没好意,两家比迸,被他将一个白森森的一个圈子,抢了我的铁棒。我恐他是天将思凡,急上界查勘不出。蒙玉帝差遣李天王父子助援,又被他抢了太子的六般兵器。及请火德星君放火烧他,又被他将火具抢去。又请水德星君放水淹他,一毫又淹他不着,弟子费若干精神气力,将那铁棒等物偷出,复去索战,又被他将前物依然套去,无法收降,因此特告我佛,望垂慈与弟子看看,果然是何物出身,我好去拿他家属四邻,擒此魔头,救我师父,合拱虔诚,拜求正果。”如来听说,将慧眼遥观,早已知识,对行者道:
“那怪物我虽知之,但不可与你说。你这猴儿口敞,一传道是我说他,他就不与你斗,定要嚷上灵山,反遗祸于我也。我这里着法力助你擒他去罢。” 行者再拜称谢道:“如来助我什么法力?”如来即令十八尊罗汉开宝库取十八粒“金丹砂”与悟空助力。】
“阴谋论”的始作俑者根据这一段话得出了一个结论,那就是如来佛知道兕大王乃是太上老君的坐骑,怕说破之后,太上老君会来找自己的麻烦,于是令十八尊罗汉取出十八粒金丹砂(所谓的“金山”)来贿赂太上老君。关于这一点,我们不妨来看看原著中对于“金丹砂”的描述:
【行者道:“金丹砂却如何?”如来道:“你去洞外,叫那妖魔比试。演他出来,却教罗汉放砂,陷住他,使他动不得身,拔不得脚,凭你揪打便了。”行者笑道:“妙,妙,妙!趁早去来!”】
【行者即招呼罗汉把金丹砂望妖魔一齐抛下,共显神通,好砂!正是那:似雾如烟初散漫,纷纷霭霭下天涯。白茫茫,到处迷人眼;昏漠漠,飞时找路差。打柴的樵子失了伴,采药的仙童不见家。细细轻飘如麦面,粗粗翻复似芝麻。世界朦胧山顶暗,长空迷没太阳遮。不比嚣尘随骏马,难言轻软衬香车。此砂本是无情物,盖地遮天把怪拿。只为妖魔侵正道,阿罗奉法逞豪华。手中就有明珠现,等时刮得眼生花。
那妖魔见飞砂迷目,把头低了一低,足下就有三尺余深,慌得他将身一纵,跳在浮上一层,未曾立得稳,须臾,又有二尺余深。那怪急了,拔出脚来,即忙取圈子,往上一撇,叫声:“着!”唿喇的一下,把十八粒金丹砂又尽套去,拽回步,径归本洞。】
看看,原著里已经写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了,哪里是什么“金山”?而且,后边降服兕大王之后也有描述:
【老君辞了众神,跨上青牛背上,驾彩云,径归兜率院;缚妖怪,高升离恨天。孙大圣才同天王等众打入洞里,把那百十个小妖尽皆打死,各取兵器,谢了天王父子回天,雷公入府,火德归宫,水伯回河,罗汉向西;然后才解放唐僧八戒沙僧,拿了铁棒。】
从这里我们也看出,众人最后都拿回了各自的东西走了,哪里有什么贿赂老君?
最后,可能有人会问了,那么为什么如来怕兕大王找上门来和他理论呢?
其实很简单,把书往前翻翻,翻到第五十回处,看原著的片段:
【话说那座楼房果是妖精点化的,终日在此拿人。他在洞里正坐,忽闻得怨恨之声,急出门来看,果见捆住几个人了。妖魔即唤小妖,同到那厢,收了楼台房屋之形,把唐僧搀住,牵了白马,挑了行李,将八戒、沙僧一齐捉到洞里。老妖魔登台高坐,众小妖把唐僧推近台边,跪伏于地。妖魔问道:“你是那方和尚?怎么这般胆大,白日里偷盗我的衣服?”三藏滴泪告曰:“贫僧是东土大唐钦差往西天取经的,因腹中饥馁,着大徒弟去化斋未回,不曾依得他的言 语,误撞仙庭避风。不期我这两个徒弟爱小,拿出这衣物,贫僧决不敢坏心,当教送还本处。他不听吾言,要穿此晤晤脊背,不料中了大王机会,把贫僧拿来。万望慈悯,留我残生,求取真 经,永注大王恩情,回东土千古传扬也!”】
第五十回也说了,首先是猪八戒从偷了兕大王的衣物,而在佛门中,贪、嗔、痴欲是万万不可以有的,唐僧师徒离开了孙悟空所画的圈子,跑到了兕大王所变化的房屋那里,猪八戒还拿了人家的衣服,怎么说也是唐僧师徒错在先,一旦兕大王跑到如来那里和他理论,说如来管教不严什么什么的,如来佛祖的面子就要丢尽了。于是如来便让降龙、伏虎二位罗汉暗示孙悟空,让他去兜率宫那里找太上老君。
每一个人都会对书有着不同的看法,但是,不管如何,对一本书的理解和看法一定要贴合书中的内容,而不是像那些说“阴谋论”的人一样,把原著丢在一旁,自己则编出一堆“故事”,让那么多的人都上当受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