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网文

写作概念词典(20)互信息,信道:学了如何加以使用

2023-04-01写作词典 来源:百合文库
从(20)节开始,到(22)节这三节,我试图用信息论这个信息时代的基本理论,来让你明白高手处理信息的种种特点,以及和一般人的区别。因此强烈建议你把这三节一起看。当然(17)信息的相关性,是比较早就被使用的和信息论相关的概念,如果你不理解这个名词的话,那么建议回去翻看。
当我用键盘敲出这个题目的时候,正是我带着一位朋友在一座城市找工作、租房子,好几天无果的晚上。
数日下来,我深深地体会到了这个世界的不友好,并感受到了朋友心中的那股绝望。
一个二本学校毕业的本科生,注定要被许多好的工作机会拒之门外,家庭条件一般的他注定会在过高的房租面前望而却步。
来自公众号字媒体《世界本来就不公平,我们为什么还要坚持相信努力的意义》节选
这是一段典型的心灵鸡汤,显然,它在文章之中添加了过多情绪化的表达,为的就是引起受众感性情绪的反应。在一长串说完之后,你也许听得很过瘾,但是完了之后你根本就记不住他到底说了什么,这是因为它添加了过多的情绪化表达,以至于这种表达都影响到你记忆它到底要表达什么意思。亦或者,它根本就没有什么意思想要表达,只不过是随便起了一个标题,然后对这个标题扯出一大堆的的随感,然后给出一个不明所以的结论。(有兴趣的读者可以搜索一下文章标题,后文确实如我所说的那样。)
还记得上一篇文章的开头吗?什么是信息?信息的获取要有效,就要能够帮助我们进行下一步决策,而不是不明所以,没有目的性。整篇文字很多,但是本质上都是在表达同一个意思。
我们在高中的生物书上面就学习过沃森和克里克在1953年提出了基因的双螺旋结构,直至今日,基因科学和相关学科的每一次小小的进步都会引起社会的轩然大波。然而这篇改变了世界的论文,它的长度有多少呢?答案可能出人意料,只有一面半的容量。然而就是这篇论文,获得了诺贝尔奖,对今天我们的生活也同样产生了非常深刻的影响,可以说,一面半纸改变了世界也不为过。
那么一篇文章的信息量到底由什么决定?是其字数,还是其承载的信息。答案就是要看一篇文章消除了多少不确定性。
相较于一篇可有可无的心灵鸡汤,在《科学》杂志上发表的哪怕一篇很简短的论文,对于研究该学科的人都是非看不可的。然后科学成果变成技术应用,最后改变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但是聪明的读者应该已经想到了,对于研究这门科学的人,这篇论文是很有用,但是如果我不研究的话,那么它对于我的信息量不还是零吗?
对,这就要涉及另一个很重要的概念了,它的名字叫:互信息。
正面字面意义上所言,交互的信息。信息是文字所具有的本来属性,你所已经理解的知识,然后将两者融合到一起,你所能够从一篇文章之中所获得的所有相关的联想和新收获,就是互信息。如果你擅长搜索和自身特点和阶段相关性很强的信息,那么就可以快速获得进步,相反,如果你天天看重复的材料,或者干脆是看无关的东西,那么时间过很久,可能你的进步还是非常缓慢。
所谓的“刻意练习”其实就是将目标不断细化,然后一旦遇到瓶颈就找对应的训练策略,将全部的训练资源都放在某一细分技能的瓶颈上面。“刻意练习”是近几年非常热门的概念,而系统化的训练方式就是刻意练习可以成立的保证。原因就是运用专业的方法,寻找那些互信息最强的特定方面的速度非常快。
采取“刻意练习”策略的学习者,可以在短短数月就能够达到相当高的水平。但是业余运动、乐手选手往往数年下来,水平还是相当平庸。
这里其实就可以破除两个学习的误区:1、学习不是看得东西越多越好,如果不跟着一套成型的方法系统学习下来,那么知识学了很多,但是都连不成一个整体,到头来可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2、练习写作绝对比一般人想得更为复杂的原因就是很多人对于自身特性的了解就不足,只是根据一些外在标准来猜测自己“可能适合”,但是由于和自身特性的相关性不是很大,所以导致学习起来非常缓慢,自己也搞不清楚是自己天赋不行,还是方法有问题
当然,世事无绝对,有悟性的人能够快速从那些无效的尝试之中有效的部分找出来,然后快速修正自己的方向,以上两点可以说是所有作家都要经历的阶段。担心犯错,就永远找不到正确的道路。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30670270/answer/740108262 罗胖罗振宇的《罗辑思维》和后来的“得到App”到底有没有用,是不是一场骗局?我的回答
当然,获取和搜寻信息的能力一下子就获得,这个当然是要通过训练才能够达成的。
得到app的课程推荐和安排,就是让你在几个月之内,用符合自然规律的方式理解一门从没接触过的课程,让你掌握一门学科的思考规律。久而久之,对于一些很难的问题你也能轻松给出独到的见解。
很多人都问过我,怎么样才能够达到文中提到“刻意练习”的层次,我也讲过很多遍了,就是系统学习通识课程。对此有疑问的人,我也写了一篇知乎的回答,详细地介绍《得到app》的地位,对此有疑问的读者可以点开链接阅读。
显然,理解能力和学习速度本来就是有一部分是由先天决定的,这不仅仅指的是基因层面,而是人脑发育周期,人类理解知识特性,还有理解知识主要通过文字和语音两种方式。这些都决定了人一天能够处理的信息不可能太多。根据字效的不同(就是每个字包含的信息浓度)有些书一天只能读几千字,后来学者写的解读版,虽然好读一些,但是这其实是通过增加信息的冗余,让文字变成更容易让大脑理解和接受的形式。让本来根本对于没有很好基础的人的文字不可能读懂的文字,变得稍微容易理解了一些。
就算是阅读小说,阅读所谓的“爽文”和阅读轻小说,理解的速度同样也是不一样的。轻小说的出版长的有半年,乃至九个月一本。就算稍微写得快的日本轻小说作者,也最快是三个月一本。而起点的白金作家,一天8000字的速度,对于他们来说,一个月就写出一本书(合20万字)的字数。仅仅从信息的产生速度上来说,就可以看出一些问题。
根据香农第二定律,这个传输信息的通道(对人来说就是眼睛识别文字,耳朵接受语音)就叫做信道。当然,虽然每个正常人的耳朵和眼睛的功能都是基本相近的,但是决定带宽的关键就在于脑海之中存储的对信息的理解模式,这就要涉及对于语言的训练了。在前面 “18:写作就是建立自己的语言系统”就已经提及过了。
而如果摄入的信息量超过了信道容量,会发生什么呢?这时候就会引发“知识过载”或者叫做“知识幻觉”。本来就算是最好的老师,最聪明的学生,也要花很长时间去理解的一门课程,结果你花几天时间囫囵吞枣地看了一遍,每天看了之后既不思考,也不做笔记。最后看完的时候草草地给出一个片面的评价,不知道的人还以为你真的读懂了这本书的每一个字。因为他们也没有资格对于一本没看过的书多加评价。
因为你没有设定一个目标,对于在校大学生而言,想要检验一门课的理解合不合格,就要通过考试,没有学习目标的学习,其实就是满足虚荣心,制造知识的幻觉。
下一讲,我会介绍如何用思维导图这个工具来让自己“参加考试”,从而彻底理解文字的内在,不在停留在文字的表面,简简单单地重复就意味可以达到写作水平的提升。
而下一讲,所有的信息论有关的概念就会都综合运用起来,前面的内容,你掌握好了吗?
小结
这一节,我们通过讲解“互信息”和“信道”两个概念,来阐述了学习想要有效,就要让学习的“互信息”尽可能变大,事实上,刻意练习就是人们找寻互信息最大的尝试。同时学习不能够超过“信道容量”,某种程度上,坏的学习习惯比不学习更为糟糕。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