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网文

手艺(作者:朱应山[1944-2010])本文记载的任何事情纯属虚构,并非真实故事

2023-04-01短篇小说 来源:百合文库
古人曾说过,有志者事竟成,此文的作者是地道的北京人,在66岁的冬日时在自己的家中赏梅时看着报纸上电视上记录着中国中国目前的现状,心中难免激起千层波澜,有感写出此文以警示世人。此文在推出后虽然不是很有名只引起一些简朴主义者的深思...
京城大街上,流落着各种私人小店,这些我都一一记得。买糖画的马棠华(与马糖画谐音)到现在都拿着剃刀给人修头发的剃头齐。弹棉花的棉被孙,他们是京城数一数二的老手艺。人家说这手艺啊,是从师傅的手中接过来的,至于怎么接过来的有很大的讲究。我上艺校的时候,校园里有一个唱戏的老师傅每天叫我们唱戏。孙悟空、项霸王、关二爷那都演的活灵活现。也有教我们皮影的老师。也许是我年轻的时候没有什么想法,当时根本就没有想接过那些师傅手里的手艺。现在我能做的就是在剧院看一出戏或者在电视上看中央一十一台(CCTV 11)看看我自己喜欢看的节目。我不喜欢崇尚洋人的玩意咱们中国人向来都是用剃刀剃头。而不是拿着洋人的剪刀剪头,有一回儿子死拽着我去有剪刀和电推子的地方去。我说我怎么能去洋人的地方呢。儿子拗不过我,还是没有让我去。说实话现在的理发店好贵啊。
我儿子都嫌贵了。还不如去剃头的店子好。五块钱把你剃个清爽。但是说到手艺,当属卖白菜的季婆。北京人这一生与白菜分不开。就好像罗梁山伯与祝英台、牛郎织女一样。白菜表面上没有什么讲究可腌制凉拌、炒、水煮、蒸剁成馅料那可是样样是行家。白菜讲究各大耐吃。一颗合格的白菜你从家里买来的时候要能吃到寒冬末,甚至到了过年还有余。另外甜与鲜美是一颗好的白菜成功的关键,一颗好的白菜不单单里面是甘甜如蜜外面也要如此鲜美是检验白菜十分好坏的标准。专家说一个白菜如果他的是好的那么你每次烹调的时候不需要放一点味精。这不是开玩笑。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像我一样的老同志都愿意在他那里买。但是一定要快,到了早晨7点整就会有不少人在摊子上买,不出几分钟就会全部被人买走。
有一回我起晚了,本以为没有卖了,走到那里一看原来他那里还有一个小到不起眼的白菜。原来在“抢购”的时候有人嫌弃上面被虫蛀的叶子就开始一片又一片的扯,扯到这么小的时候又不买了。唉真是可气。不过我还是买了下来。
莫言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寒冬凌厉的农村。一家人为了养家糊口将家里仅剩的几颗白菜拿去卖。因为作者小时候的不懂事,少算了人家几毛钱。这在当时以分钱为主要钱币的年代也就是二十年前算是不小的数目,相当于你现在的几十元。如今那本书我至今还留在书柜里,有空的时候我就看一看。
季婆子家买的白菜,不管是做成什么样都是如此的美味价格却是如此实惠。儿子有一天带我去吃海鲜,一份几百元的鲍鱼上了桌,当时没有吃完。我就招呼服务员拿打包盒来,儿子却在一旁连连制止我。说这些只是小数目,儿子目前在一家有名的公司上班,年薪将近几万。还有几天的假休。看看他现在的样子。什么都是名牌。跟他小时候的样子完全不是一样的,高中毕业后靠着自己考上北大。经过那件事后,我第一次意识到在我小时候我们家给地主做牛做马时地主家里的样子了。我目前还没有和我儿子住,不过我现在已经差不多对我儿子家里是什么样子已经有一点数目了。只不过可怜了我的孙子,从他上幼儿园的时候就给他用电子产品。说实在的我第一次接触电子产品还是我22岁的时候省吃俭用买的一个廉价手机。不过还没有用几年就彻底坏了,想到这里我就感觉到十分的差异,这几天在报纸上电视上频频曝出中国里有人过的快要超越皇帝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