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网文

《凛冬》后记——一个青年革命者是怎样炼成的

2023-04-02真理马列主义明日方舟 来源:百合文库
《凛冬》后记
——一个青年革命者是怎样炼成的。
这篇文章其实在6月份左右的时候就和那篇《真理》一起构思了。要说写的契机也很简单,就是真理手中拿着的那本《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红皮书。这应该是制作者埋下的彩蛋吧,但我后来仔细想了想,那些主义与这个充满了绝望与痛苦的世界好像也没有那么的不搭。作为前几章舞台的乌萨斯帝国也一如那个早已消逝的罗曼诺夫王朝一样腐朽堕落,于是,顺理成章的,真理的身影与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不断重叠,自然肩负起了推翻旧制度,建立新世界的重任。
 本来在计划中,《真理》是以凛冬的视角写真理,而《凛冬》则是以真理的视角写凛冬。两者的题目皆有双关的含义,长度也应该大体相当。前者描写真理与凛冬的相遇,后者则叙述自治团逃出切尔诺博格的经过。
 想法很美好,但是成果却很糟糕。
 先是《真理》这篇文章,最后变成了大段大段的说教——这实在是不应该。但是真正的问题出在我的想当然,按着原计划,在《凛冬》中我想以那场世人皆知的十月革命作为蓝本,让真理带领着人民势如破竹地冲垮腐朽的乌萨斯帝国,然后被整合运动出其不意地打击,革命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寒冬。
——先不提这个故事与主线的冲突,单说这高中生领导革命的桥段,倒让这部作品染上了日轻的某些特点)相当的超现实主义))
正如马克思年轻的时候也不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一样,年轻人需要失败的不断锤炼才能找到真正前进的方向,年轻的革命者更是这样。只是看到同胞受难,社会不公,然后激起满腔热血,到处嘶吼一番,等到怒气减削,明白了自己终是什么都无力改变(没有正确的方向自然无法改变),于是便消停了,霎时间“成熟”了起来,把人类社会一个时期的黑暗当做是世间的“真理”,装着社会达尔文主义者的腔调说着:“世界本就是个金字塔,你不往上攀,自有人压着你,这便是优胜劣汰,这样能让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的涌流。”
没有直接参加工作的他们不可能真正的理解社会中的痛苦与无奈,他们看看身边,觉得“挺好,”再看看电视,也觉得“挺好”。不假思索,潜移默化之间,便成了某某的卫道士,但头脑空空的他们可能连“道”都没有。
早先的真理,是全知全能的。
她知道正确的方向,甚至大胆预言了感染者的革命会暴发,于是失败便是暂时的,未来便是无比光明的……
 但问题是,革命者们不是神,也不是什么救世主。他们都是活生生的人,他们可能因为自己的学识丰富而能比他人看的更远更准确些,但他们也会犯错误。在革命历史上,路线斗争从来都没有停止过,那我又怎么能断言——一个高中生可以找到正确的方向,并轻而易举的得到胜利呢?
 于是,当我准备开始写《凛冬》之前,已经有两个字盘旋在了我的脑中——传承。
 可能有的人会以为社会主义是什么死板的东西,就像是“计划经济大锅饭”一般,缺乏生气。西方思想重一点的,便会再嘬上一口唾沫,鄙夷地喊出“独裁”二字。但事实上,它并不是什么亘古不变的,教条般的东西,它是数百年的革命者在实践中的积淀,一些个人的著作,即便是马恩列斯毛的观点,放到另一个历史时期,乃至另一个星球,可能就不仅派不上任何用场,反而会帮倒忙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