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网文

昭昭日月,朗朗乾坤

罗幕起还落,戏外终是客。
——题记
戏·痴
“林名家今儿个来了吗?”来者约莫二十八九岁,身着绸面褂,脚踏登云靴,衣冠楚楚,步伐稳健,从者五六,不是豪绅,便是官宦。
“李三爷您里边请,林名家今儿个刚好回来,现在正在后院休养,估摸着晚些时候才能登台献唱,烦请您老现在这里等上一会儿,吃些酒菜休息片刻,小的这就去通报”店小二清澈收录地将这位贵客引上常座。
这位置倒真了不得,此处是这明月楼看戏绝佳处,楼内无二,这李三爷常日守在这里看这名角儿林昭昭在台上水袖轻舞,眼神如痴似醉,每到动情时或衣袖掩面或举头望天,当真是票友戏痴!
您说这么好的位置除了他李乾三李三爷坐过之外可还曾有他人染指?自是有的,这京城中权势大过李家的虽屈指可数倒还有一二,明面上不加争抢,背地里却也有一两个纨绔子弟趁着李三爷在家受罚时偷偷坐过。好嚼舌根的小厮们给李三爷道过一二,李三爷也不过付之一笑。要说较为独特的当属半年前当朝一品大员李公讳子山曾来此位一探究竟,他老人家想不明白自己使酒行侠给自己没少惹麻烦的独苗怎么就突然安生了,成了个坊间有名的痴子了。
那日明月楼可以称得上是先静后闹、既静又闹,当朝国公亲临歌舞酒肆,下面的平头百姓、衙役小吏、商贾货郎一个个话都到嘴边了但看了看李国公身边神色冷峻的带刀侍卫又不得不把话憋回去,这滋味如同百爪挠心,实在是不好受。整个明月楼静的只剩下锣鼓戏腔,这是静。最先憋不住的是城门口胭脂店的王小二拉着自己相熟的买瓜果的牛二郎去门外说了个痛快,其他人见了也纷纷效仿,连明月楼的店小二和掌柜的都无心经营,出去一股脑的夸耀自家的好处,说自己昨晚梦见大罗金仙今天就有达官显贵降临,其洋相丑相见者无不绝倒。楼外话语此起彼伏,可谓闹。到了最后,楼外人声鼎沸,楼内除戏无声,这明月楼竟被李氏父子“包场”了。在这之后,又过了大概一刻,李国公面相平和地出了戏楼,众人这才收声片刻。待国公起身走后,旋即又开始叽叽喳喳。有好事者折回去看了一眼,台上锣鼓未断,李三爷仍津津有味地赏着水袖,仿佛楼内楼外与他无关。
那天楼内发生的事儿,除了仆僮家婢、锣鼓班子和带刀侍卫,当真无人知晓,坊间或传国公拂袖离席、回首怒目,或传国公苦笑数声、若有所失,不管真假如何,打那之后李国公当真是放宽了对三爷的管束,三爷每日早早落座绝无缺席。哪怕是林昭昭这半年来时常出外就医的日子里三爷也会一直等到戏楼打烊收工才迟迟起身不舍离去,生怕误了佳人、负了良时。或笑其痴,或哀其丧,笑他痴的人在他是情痴还是戏痴的问题上喋喋不休,哀他丧的人却一致的哀叹那个文武双全、胸怀天下的李乾三沉沦在了勾栏情场。这些话传到了三爷耳朵里没有?或有或无吧,三爷依旧是不改其色,每天早早的落座,偶尔伤怀,偶尔失落。三爷“戏痴”的名号也在坊间愈发的响亮了。
诸位看官,且稍事片刻,小可去饮碗茶水。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