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网文

《<野草>中锐利的精神生命》

2023-04-02读后感生命力《野草》 来源:百合文库
《野草》#读后感#生命力
文字|乡村网络基础建设
封面|Valentin
《野草》的二十三篇文章中,有丰富的象征、有奇异的梦境、有深远的故事。这些文章透露着鲁迅的生命哲学——那一种锐利的精神生命。
一、锐利性
鲁迅在《野草》中反映的生命哲学,包含着难当的“锐利性”。“锐利性”使得《野草》中的生命就像布中的锥、夜里的烛一样。而“锐利性”也具体地表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锐利性”体现在生命的顽强斗争。《野草》中不乏面对困难、伤害、绝境而勇于斗争,顽强斗争的生命。《秋夜》中的枣树叶子落光、果实打尽、枝皮破损但仍然直刺天空;小青虫不顾生命,穿越黑暗,直扑火烛。《这样的战士》里的战士,面对杀之不尽的伪君子,选择把全部的生命与时光投入到战斗之中,直至寿终。《过客》中的客,哪怕伤疲交加、饥渴困顿,哪怕知道前路是坟地,仍然不愿休息。《复仇二》中的“他”,被穿经裂骨地钉在十字架上,还是不肯喝那“用没药调和的酒”。《腊叶》里的病叶,为了脱出葱郁的绿叶,燃烧着自己的生命,化作了稍纵即逝的斑斓红叶。这些丰富的象征角色,在面对困境,甚至是绝境时不屈不挠的战斗,充分地体现了生命顽强斗争的“锐利性”。
第二个方面,“锐利性”体现在不沉沦的生命目标。《野草》生命哲学的“锐利性”不但表现为百折不挠的顽强,更表现为不动如山的坚定。在这一方面里,甚至能看到鲁迅正反两面的表达。《影的告别》中,“影”明确的说到“有我所不乐意的在天堂里,我不愿去;有我所不乐意的在地狱里,我不愿去;有我所不乐意的在你们将来的黄金世界里,我不愿去。”《这样的战士》里的战士,在入那“无物之阵”后,面对慈善家、学者、文士、长者、青年、雅人、君子等的“点头”赞许与阿谀,并没有沉醉其中,失去自己的战斗初心。《淡淡的血痕》中的猛士不去住那“用废墟荒坟来衬托华屋”,不去喝那“一杯微甘的苦酒”,他不沉沦在坏而不毁、痛而不死的庆幸中,而要与造物主死命斗争。从“影”到“战士”再到“猛士”,鲁迅通过这些形象正面地表达了生命不应将就、不应沉沦、不应忘却初心的“锐利性”。
哪怕会与“影”一般徘徊在光与暗之间;哪怕会与“战士”一般战斗到死;哪怕会与“猛士”一般挑战造物主。而在其他篇章中,鲁迅对不沉沦的“锐利性”也作了反面的表达。《秋夜》中“小粉红”在冷风中瑟缩地作着春天的梦,而枣树的落叶在泥土中也作着秋天的梦。梦,对于二者都是虚幻的安慰剂,就算万而有一地实现了,也只是实现其中一者的梦罢了。鲁迅在这里已经隐晦的从反面表达了沉醉梦的无益。这种表达在《希望》中明确而深刻,鲁迅这样说“希望是什么?是娼妓:她对谁都蛊惑,将一切都献给;待你牺牲了极多的宝贝——你的青春——她就抛弃你。”,他在文中更是两次提到“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这两篇文章说明了梦与希望的虚无,从反面表达了不沉沦的“锐利性”。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