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网文

雪庵说文(11)——活到老 考到老???

【雪庵说文】——大家都能听得懂、学得会的古文字课
今天我们来说说六书中最后一种——转注。“转注”,《说文》中给它的定义是:“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考”就是年老,年纪大的意思。如长寿叫“寿考”,逝世叫“考终”……所以“考”和“老”是同一个意思。
《说文》:“考,老也。”就是拿这两个意思相同的字互相解释,这就是所谓的“同意相受”。至于什么是“建类一首”呢?那就众说纷纭了。
古代中国,未有统一的语言,各地方言不同。通常同一种事物,在不同的地方,叫法就不一样。例如,橘子在淮南地区叫橘子,在隔了一条江的淮北却叫做枳。
实则上是同一种水果。所以表示这种水果,就有两个不同的字表示。这就是一义多字了。古人对方言比较包容,没有说哪一种就是标准,哪种就是错,反正大家清楚,不妨碍交流就行,所以字典里都会把这些不同的叫法收录进来。
古人说话习惯一个词就用一个字表达,叫做单音节词。如“林”、“海”、“湖”、“峰”、“宫”、“情”、“友”……现在人的语言表达习惯变了,说话喜欢用两个字表达一个词,叫双音节词。如“森林”、“海洋”、“湖泊”、“山峰”、“宫殿”、“爱情”、“朋友”……
大家有没有发现,这些双音节词,其实大多情况是两个同义字合在一起,组成新的词。海就是洋;林就是森;湖就是泊……
当然,双音词并不只有同义字(转注字)合在一起的情况,还有加词头:
虎,老虎
象,大象
鸟,小鸟
……
还有加词尾:
棋,棋子
狮,狮子
花,花儿
鸟,鸟儿
……
还有同类词合在一起:
禽兽、骨肉、炮弹、手足、兄弟、姐妹、父母……
言归正传,象形、指事、会意、形声都是创造出新汉字的方法。转注字其实不是一种造字方法,而是讲一组字的关系,它们有共同的意思。假借也不是造字的方法,是借用已有的意,表达较难直观表达的意思。
虽然假借、转注都不产生新的汉字,但它们促进了汉语一字多义,一义多字的发展。使得中文字得以用更少的字形,表达更多的意思。
这使得中文成为全世界最经济最节约的文字!
这可真不是靠吹的,不信我们把中文和英文作个简单的比较:
中文的常用字3500个,能承担日常交流用字的90%;常用加次常用字共7500字,就能承担98.5%,也就是说,学会3500字,我们说话交流看文章都没问题的。学会7500字,看文章最多会有少数几个生僻字不认识,查查字典没问题了。
汉字总共有多少?一般说有七万,古往今来收字最全的字典有九万字。但对大多数人来说,学会7500字真的足够了,其它都是可能你一辈子都遇不上的生僻字(当然,除非你是从事古文献等特殊职业外)。中文发音总共只有420个!平均一个音对应8.3-17.8个汉字。同音字多是一个极大的优势,我们用最简单的语言系统,就能建立复杂而庞大的语言系统。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