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网文

马伯庸

2023-04-03马伯庸韩陵片石《朝野佥载》 来源:百合文库
上次说过一个骂文人不带脏字的成语“月露之体”,这次再说一个夸文人不带脏字的成语“韩陵片石”。
北魏有一位大文人,叫做温子仁……啊,不对,叫温子升,是死于牙医之手的晋代大将军温峤之后裔。温子升文章写得极漂亮,是朝廷第一笔杆子,号称北地三才,和刑勋、魏收并称,在大江南北都有盛名。连梁武帝都派人专门去抄录他的作品。阳夏太守傅标有一次出使吐谷浑,发现吐谷浑王的案头摆着几本汉文书,正是温子升的作品集。
梁武帝曾经夸温子升是“曹植、陆机复生于北土”,这是赞其文名。要论仕途尴尬的话,他简直可以称得上是陈琳复生。
陈琳给袁绍当幕僚时,写檄文骂曹操,骂得特别狠。等到官渡之战后,曹操把陈琳找去说你骂我就算了,骂我祖宗干嘛?陈琳一脸尴尬地解释: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温子升比陈琳还惨,一次不够,还碰上好几次。他曾替孝庄帝写过一篇《杀尔朱荣元天穆等大赦诏》,大骂尔朱荣。没过几天,尔朱荣打进洛阳了……温子升只能仓惶出逃。
后来孝武帝跟权臣高欢矛盾深重,让这位朝廷第一笔杆子写敕书骂他。温子升吃过一次亏,哪里敢立flag,可皇上非让他写。史书上描写这一段的动作很微妙:“子升逡巡未敢作,帝据胡床,拔剑作色。子升乃为敕。”
还能怎么办?写呗!
温子升到底有水平,虽然被催稿成文,心不甘情不愿,文笔却丝毫无损,这篇敕文写得文采斐然,特效奇佳。没想到,高欢很快便把孝武帝干得被迫西迁,彻底失势。
温子升:“……”
好在高欢也很欣赏温子升的文才,就好像曹操欣赏陈琳一样,没有痛下杀手,而是交给他一项政治任务,给韩陵之战撰写碑文。
永熙元年,高欢讨伐尔朱兆,两军在韩陵大战一场。高欢以寡击众,大败尔朱氏,接着一口气打进洛阳,扶了元修为帝,是为孝武帝。所以说这一战对高欢来说极有意义,你元修就是我立的,现在我废你也是理所当然,必须大加渲染,才能烘托出高欢的大义名分与合法性。于是高欢在韩陵之战旧址起了一座寺庙,寺里得有一块碑,自然得请温子升出手。
温子升接下任务,一心想要弥补当年的过失,精神抖擞,挥笔写就了千古名篇《韩陵山寺碑》。
这篇文章写得极赞,试举其中一段描写韩陵之战:“钟鼓嘈杂上闻于天,旌旗缤纷下盘于地。壮士凛以争先,义夫愤而竞起。兵接刃于斯场,车错毂于此地。轰轰隐隐,若转石之坠高崖,硠磕磕,如激水之投深谷。俄而雾卷云除,冰离叶散,靡旗蔽日,乱辙满野。楚师之败于柏举,新兵之退自昆阳,以此方之,未可同日。”
自带镜头感,太帅了。
估计温子升写到这的时候,肯定擦了擦汗,心想应该能过关了吧?
可惜他的“陈琳”命格,又一次发作了。
南朝梁武帝很欣赏温子升的作品,恰好温子升原来是做中书郎的,分管外交礼仪。于是他没事爱去南梁大使馆,交换国书,顺便聊聊文学。一起参加文学沙龙的人里,有梁武帝的发小荀济、有总爱太监的宦官刘思逸,还有个北魏宗室元瑾。后来这仨人一起参加了反对高氏的叛乱,高欢的儿子高澄心想,温子升你文笔这么好,给他们写了不少宣传材料吧?果断将其下狱,竟活活饿死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