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网文

中国人的性格碎片:实用主义

2023-04-03随笔读书笔记 来源:百合文库
记得有段时间之前,听过人给做演讲,其中就讲到了中国人的先天的无神论的民族性格。讲师当时就给举了个例子,说西方人信基督,做什么事都说“oh my God”,中国人就不一样,中国做什么事就拜什么神,比如说做生意的供一尊财神像,还有求子的就拜送子观音,求雨的拜龙王庙什么的,目的很明确,而且不光如此,如果神不灵验,人还会去把人家庙给砸了。当时听完,会心一笑,这的确是我们信奉的价值准则——即使是信神,中国人也信的很功利。
写到这里,想到另一则趣事,讲的是民国时期有个胸无点墨的军阀张宗昌,可是他还偏偏爱附庸风雅,做几首打油诗,其中有一首就特别有上面的实用主义的影子:
玉皇爷爷也姓张,
为啥为难俺张宗昌。
三天之内不下雨,
先扒龙王庙,
再用大炮轰你娘。
诗做的很粗俗,但是也很直白,说白了就是在向神求雨,其实都谈不上“求”,这是威胁,这种情况放到西方就好比是,克伦威尔一天向耶稣像祈祷:“如果今天打仗耶稣你不保佑我打赢那帮保皇党,我回来就把威斯敏斯特大教堂给烧了”,这是不可想象的场景。
近代教育家朱光潜也在他对青年人的信中痛声疾呼,认为中国人骨子里的实用主义正在毁灭当时的中国青年:“中国人在全世界是被推为最重实用的民族的,凡事都怀一个极近视的目标:娶妻是为了生子,养儿是为了防老,行善是为了福报,读书是为了做官,不称入基督教的为基督教信者而称为‘吃基督的’,不称投身国事的军士为军人而称为‘吃粮’的,流弊所致,在中国,什么都只是吃饭的工具,什么都实用,因之,就什么都浅薄。”朱光潜写下这段文字的时候是1929年,中国军阀混战,民不聊生,因而人人都担心着吃饱饭的问题,放大了实用主义的造成的集体短视现象。但是在当今的中国,物质生活已经较大的丰富,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中国绝大多数人能够摆脱吃不饱饭的贫困,我是否可以期望,这一代青年可以有精力放到一些跟饭碗无关的事情上面?就好比那句玩笑话:
“不想当裁缝的厨子不是好司机”,我也可以说,不想织毛衣的程序员不是好律师。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