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网文

超越自卑——《自卑与超越》

2023-05-15 来源:百合文库

超越自卑——《自卑与超越》



这本书以“超越自卑”为核心讲述了我们生而为人,作为一个社会动物所受到的约束以及在约束当中如何构建自己的一生。
我为此总结一句即是,我们为经历的一切所赋予的意义远远重要于我们的经历本身。
一生的开始:
人的三大约束:生存——工作;人与人——群居生活;繁衍——男女关系。
易导致人生错误解读的童年经历:生理缺陷、溺爱、忽视
个人化的意义其实毫无意义。只有在沟通交流中有效的意义,才是真正的意义:正如一个指代某物的名词如果只为某一个人所了解,那它便是无意义的。我们的目标与行动亦是如此,它们唯一真是的意义便是对他人的意义。
环境本身并不存在“决定”人生,而是我们赋予环境的意义“决定”了我们的人生。我们对于童年的记忆本身的真实性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如何解读这一份我们此时此刻对于过去的记忆。
例如:处于一个家暴环境生长的孩子,认为家暴这个行为是正确的是表达爱意的一种,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变成施暴者的可能性要远远大于认为家暴行为是错误的孩子。

超越自卑——《自卑与超越》


我一直认为的观点是,千万个人千万种认知方式,除了违法的、伤人伤己的思维模式之外,并无绝对的对错。
像我的家庭对与传统观念的思想传输是比较刻板比较正规的,从小到大,自然而然的,我会对抽烟的女生、非主流的男女…等等,看起来不符合大众行为的行为抱以鄙夷。而近几年在不断学习心咨的过程种,对于自己的这种刻板印象:抽烟女生=坏、新异装扮=坏的观念也逐渐消失了。
相比于用叛逆的外在去保护自己的孩子,用楚楚可怜的表象做出伤害他人的行为且撩动不起心中一丝波澜的孩子,更让人恐惧。
 要纠正我们观念中对于生命意义的误读,唯有重新审视造成这一错误所知的环境,回头寻找到错误之所在,最终完成统觉框架的修订 
 任何的现象都有其原因,现象能够反应本质,但是现象不等于本质。 
 以辩证的视角看待万物,任何事情都并非是非黑即白的关系,还有五颜六色。
-------------

超越自卑——《自卑与超越》


关于自卑与意义 
看过不同的自卑,为外貌、为能力、为经济……而渐渐发现,这些自卑感的源头都与想要“被看见”相关。好看的外貌,获得别人迷恋的眼光;优秀的能力,获得别人欣赏的眼光;优越的经济,获得别人羡慕的眼光……
自卑感本身并非异常。它是人类处境得以改善的动力之源
不管是梦境、生活环境、记忆……它们的事实与否,是编造或者是事实,它对自身的影响远远不了我们赋予它们的意义重大。
我并不是在这里讨论这些观念究竟是对还是错——它们都是对于生命的解释,是“意义”,或多或少的,我们都会接受这种意义——神与像神一样的圣人
你如何阐述你的曾经的、你对梦的感受、你对自己生活环境意义的赋予。例如,像梦而言,它本身是支离破碎、毫无逻辑的,但是试想一下,我们总能为自己的梦创建了一个场景,那个场景中有我们认识或者不认识的人。它变得有逻辑而圆满,这些都是我们为它编制的。

超越自卑——《自卑与超越》


然而,只有那些在自己的努力中展现出造福他人的意图,愿意为众人的利益而锐意进取的人,才能真正应对并掌控生活的问题。
关于家庭、学校与成长
家庭教育以及学校教育应当是一个互相弥补的联系。
“原生家庭”对孩子的影响之大是毋庸置疑的,可是只沉浸于对于“原生家庭”的控诉和怨恨之中,如何去创建属于我们自己的“今后”尤为重要。武志红说过,对于“原生家庭”,我们应当是寻因,而不是归罪。
没有一个家庭是“完美”的,不可能存在也不会存在。
作为弥补家庭的不足之处,学校教育就诞生了,它赋予了我们“超越原生”的可能性。就像TALA认为,教育分裂了家庭。学校给予了我们新的教育,而是否能够超越原生,还需要我们的沉思。
关于工作和婚姻
如何获得人生的有序和平衡,都离不开我们的合作。工作的群体合作、婚姻的伴侣合作、朋友的合作、互联网的合作……

超越自卑——《自卑与超越》


即使交流的方式有了新变化、人与人不要必然需要直接接触,可是维系在里面的都离不开“合作”。
人本身就是社会性动物,既是独立又是相连。当我们心中有了与自己“联结”的对象,心中有他人。我们的生活便不至于过得“自欺欺人”的痛苦。
婚姻里面的一个主内一个主外,不应该是争取“经济权力”的主权,而只是一种选择。选择赚钱一方只是家庭里面劳动分工的结果,与选择全职爸爸或妈妈的价值应该是平等关系,而非阶级。
关于犯罪:
犯罪份子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未体验伙伴关系”以及“被溺爱”。
不懂得合作的重要性以及建立一个全能自我,世界围绕着我的转的姿态,都会影响到“犯罪”的产生。
成长之后的孩子,其实施犯罪的行为,可能都预示着“生理成人”而“心理婴儿”有关。两者之间的不对称给予了自身极大的不适应和痛苦。那种“非黑即白”“非善即恶”“非成即败”的极端观念不断的怂恿自己走向黑暗。

超越自卑——《自卑与超越》


这些人都表现除了两极化或是矛盾对立,就像孩子一样。正如饿死或绞死、救赎或毁灭,要么是全部,要么一无所有,只能在两个极端中选择一个。
想起罗老师说,想在地面建立乌托邦必然走向地狱。
关于一切:
聪明可能与天赋相关,而智慧则关于阅历。想要成为“智慧者”必先经历“痛苦”。而经历“痛苦者”则不必然成为“智慧者”。
 诚然,世上会有邪恶和困难、偏见和灾难,但这是我们自己的世界,长处和弊端都是这个世界的一部分,这是一个由我们去工作、去推进的世界,如果一个人能够用正确的方式去面对自己的职责,他就为社会进步做出了贡献,尽到自己的责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