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网文

伊朗小说皇后西敏·达内什瓦尔:我该向谁问好?

伊朗小说皇后西敏·达内什瓦尔:我该向谁问好?


西敏•达内什瓦尔出生在设拉子一个富裕的知识分子家庭。因为她出生于设拉子,所以在她的《萨巫颂》《天堂般的城市》等作品中,可以欣赏到她那流畅而优美的设拉子方言。高中毕业后,她以文科状元的优异成绩考入德黑兰大学,最终获得了德黑兰大学文学博士的学位,博士毕业后选择留校任教艺术类课程。
西敏•达内什瓦尔是伊朗公认的第一位女性作家,1948年波斯短篇小说集《熄灭的火焰》出版,这是伊朗现代女性作家第一次出版自己的小说集,在当时的伊朗引起了一时的轰动。
西敏•达内什瓦尔是一位具有女性关怀的现实主义作家,她的故事始终反映的是现实社会,而不是绚丽多彩的想象。她试图通过她的文字去展现伊朗女性以及儿童等弱势群体面对社会中疾病、死亡、叛国、贫穷和被压迫的真实而又黑暗的一面。

伊朗小说皇后西敏·达内什瓦尔:我该向谁问好?


《天堂般的城市》1961年,西敏•达内什瓦尔第二本小说集《天堂般的城市》出版,《天堂般的城市》的第一个同名短篇小说是伊朗现代小说的经典之作。在该小说中,故事紧紧围绕着黑人女仆梅赫拉•朗基兹和阿里一家人的故事展开,从故事的开头黑人女仆梅赫拉•朗基兹的妈妈从非洲被贩卖到阿里家做女仆,然后到故事结尾梅赫拉凄惨地死去,整个小说都弥漫着一股压抑、悲伤和凄凉的氛围。
我们可以看到这个《天堂般的城市》事实上有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就是在伊斯兰教中的天堂或者乐园,《古兰经》描述“天堂”在后世中永享和平与喜悦,是回报给虔诚与正直的人的永恒归宿。也就是说穆斯林可以通过修行和善行,来最终实现到达终极乐园的目的。第二层含义就是作者在小说中试图构建的“现实中的天堂”,家庭和美、邻里和睦、社会和谐的理想社会。作者选取了《天堂般的城市》这样一个标题,实际上作者想通过讽刺的手法批判当时伊朗社会的黑暗。因为小说中并不存在作者所构建的理想天堂,现实中的社会其实是一个充满了不公平、贫穷和压迫的“地狱”。阿里的妈妈在黑人女仆梅赫拉去世的前一刻都在压榨着她的最后一滴价值,从开始到结尾,黑人女仆梅赫拉都不能选择和主宰自己的命运。

伊朗小说皇后西敏·达内什瓦尔:我该向谁问好?


看一下作者创作小说的社会背景。政治上,1953年八月政变,人民党受到了重创,巴列维国王利用美国的支持和民族主义热情,大力强化君主专制。经济上,巴列维国王发动白色革命,但伊朗国内经济形势十分恶劣,外国商品的倾销沉重地打击了伊朗的民族工业,工厂倒闭。思想上,政治上的全面西化,换来的是伊朗传统文化的失落和社会道德的沦丧,这让伊朗社会阶层无不痛心疾首,知识分子认识到伊朗传统的宗教文化,逐渐回归伊斯兰精神。作者以阿里一家人和黑人女仆梅赫拉的跌宕起伏为缩影,展现了巴列维国王统治时期社会封建的落后、女性社会地位低下的黑暗一面。
《萨巫颂》1969年,作者出版了长篇小说《萨巫颂》,该小说和萨迪克•赫达亚特的《瞎猫头鹰》并驾齐名,被誉为伊朗现代小说中最优秀的“双子峰”,这部小说深受读者的热爱,被誉为伊朗现代最畅销的小说,也奠定了西敏•达内什瓦尔“伊朗小说皇后”的地位。

伊朗小说皇后西敏·达内什瓦尔:我该向谁问好?


作者为什么选取《萨巫颂》作为这本小说的题目?萨巫颂是指在伊朗西南部保留至今的一种民间习俗,具有一定的巫术性质。这个习俗起源于伊斯兰教产生之前,施法者希望通过施法来达到某种目的。这个故事最早起源于《列王纪》中,萨巫什和卡乌斯父子反目成仇的故事。萨巫什是伊朗国王卡乌斯之子,因其年轻貌美、体格英俊受到了王妃苏达贝的勾引,在萨巫什义正言辞地拒绝了苏达贝的无理要求之后,苏达贝便告诉国王,萨巫什对她图谋不轨。萨巫什为证明自己的清白,便选择骑马越过火焰,但是尽管如此,父子仍然失和。萨巫什的鲜血、即“萨巫什之仇”,慢慢地演变成了伊朗国仇民恨的代名词。
该小说的背景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伊朗,1939年9月1日,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伊朗政府宣布中立。1941年6月,德国向苏联发起进攻,英国决心为苏联提供急需补充的物资和军火武器,英苏秘密达成协议,英国建议从波斯湾经伊朗的铁路向苏联运输物资,表明苏联和英国要进一步控制伊朗的经济命脉——纵贯铁路的决心。

伊朗小说皇后西敏·达内什瓦尔:我该向谁问好?


优素福是一位大地主,在盟军需要粮食时候,优素福义正言辞地拒绝了苏联为首的盟军提出的无理要求,努力维护佃户的利益,而最终被悲惨杀害。该小说通过描写一位胆小的普通女性扎丽在丈夫优素福被残忍杀害之后的进行勇敢地反抗,来真正地反映:在盟军占领伊朗之后,整个伊朗民族对于盟军入侵行为的强烈抗议,在波斯人看来,这种非正义的入侵几乎等同于践踏了整个伊朗民族的尊严。后来巴列维在经济、政治上亲美的政策深深刺痛了伊朗伊斯兰几千年的宗教与文化,也为1979年所爆发的伊斯兰革命埋下了导火索。
《我该向谁问好》在1979年伊斯兰革命之后,许多作家选择移居海外,不再创作,他们又被称为“失败地躲进影子里的一代”。西敏•达内什瓦尔经历了前期文学功底的积累和《萨巫颂》的创作高峰,又完成了大量的文学创作,她在创作后期的文学风格渐渐固定,愈渐成熟。1980年,西敏•达内什瓦尔出版了短篇小说集《我该向谁问好》,其中《我该向谁问好》通过描写了卡库伯女士大量的心理活动,来展现女校的校长、卡库伯的女儿、邻居等一群不同社会阶层女性的生活境遇。

伊朗小说皇后西敏·达内什瓦尔:我该向谁问好?


在西敏.达内什瓦尔的作品中,女性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我向谁问好》中,存在着来自不同社会阶层的女性价值观。在这篇小说中,通过不同的女性视角,大家会发现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无论是来自上流社会的富家太太,还是来自社会下层的普通妇女,都经历着相同的人生经历。
和之前我们所谈过的女诗人福露格•法洛赫扎德一样,西敏•达内什瓦尔一直尝试以女性的视角为切入点,例如萨巫颂《萨巫颂》中的扎丽,《我向谁去问好》中的卡库伯,都揭露了伊朗当代女性经历过或者正在经历的社会黑暗面。
在20世纪前叶,女性作家都是在男性话语价值体系下去表达自己的想法,而这两位诗人和作家的出现,则填补了之前伊朗文学的女性视角的空白。在20世纪前叶,由于巴列维王朝的高压专治,女性的解放大思潮是基本不可能出现的。20世纪中叶,随着社会主义运动在伊朗的出现和发展,譬如人民党和共产党在伊朗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并将女性解放问题作为自己的工作重心之一,女性才开始走上了慢慢觉醒、认识自我价值之路,而不是和从前一样选择依附在男性价值体系下发言。

伊朗小说皇后西敏·达内什瓦尔:我该向谁问好?


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
谨以此诗,献给两位推动了伊朗女性文学发展的杰出作家,福露格•法洛赫扎德,西敏•达内什瓦尔。
作者:不跳舞n干什么呢
更多精彩内容,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中东流浪站!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