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网文

存在主义哲学简论(4)

我的家看上去也是一个实实在在、即便游离在我视线范围之外也不会消失的地方,但其实我们认识到的所有对象的基础是感觉,换句话说,离开了感觉我们一无所知,因为我们的知觉和统觉并不会凭空加工信息并统摄对象。你有没有设想过在人类的感觉之外又是怎样一番景象?我们感觉不到的东西是怎样获得其存在依据的?比如鬼、上帝、灵魂、自由、宇宙。康德将我们通过感觉得到的对象背后的那个实实在在支撑它的东西称之为“物自体”或“自在之物”,它是我们永远都无法认识、却只能用理性去设想的东西。比如我们听到一首周杰伦的东风破,我们所认识到的音乐仅仅是耳朵接受的感性表象和知觉加工过的信息,其背后必定会有一个跟“东风破”相关的物自体在通过听觉刺激我们的感官使我们去认识它,可尽管如此,我们能够认识到的仅仅是“东风破”的表象,我们可以设想那个自在之物,但永远没法对它形成一个彻底的认知;
当我们看到一幅莫奈的日出印象,我们所能认识到的仅仅是通过眼睛接收到的色彩的搭配和明暗变化以及知觉加工过的信息,其背后必定会有一个跟“日出印象”有关的物自体通过视觉刺激我们的感官去认识它,可就算我们长了三头六臂,也永远也没法对它产生一个彻头彻尾的认知,因为它游离于我们的感官之外。有了自在之物的概念,我们就可以用它来反观存在主义哲学,我们可以说人不是一个实体,人没有一个确定的本质,人必须凭借自在之物去规定他的本质。

存在主义哲学简论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我们知道音乐是自在之物,美术是自在之物,数学是自在之物,物理是自在之物,凡是不能凭借我们感官直接认识到的都是自在之物,通过学习和研究我们可以对自在之物的表象产生一定程度的认识和了解,学习和研究的越多,我们得到的知识也就越多,但是鉴于自在之物本身的不可认识性,我们即便穷极一生也没法对它产生一个100%的认识。读到这里有些人必定会开始感到不耐烦了:你这不是教唆我们南辕北辙、缘木求鱼吗?既然我们凭借自身的能力没法认识这些东西,那我们还去研究它们干嘛?与其如此还不如该吃吃、该玩玩,选一个轻松愉快的方式过一生。问题就在这里,我们之所以费尽心机探求音乐、美术之类学科的真谛,其目的并不在于非得把它了解得透彻,而是在这过程当中,我们能摆脱我们自己身上否定性的那些东西,比如我的一位画家朋友GJ曾经不止一次对我说过,画画的那种快乐是一般人凭借吃饭喝酒、抽烟打牌所达不到的,你越是往深处走,就越是能感受到平常人所不能得到的那种乐趣;
交响乐之父海顿也曾说过:即便我是一个乞丐,只要我面前摆着一架钢琴,让我弹奏一曲我就是这个世界上最快乐的人;对此我也有深有体会,每当我抑郁痛苦的时候,坐在钢琴前编写一首曲子立马就能将我的烦恼驱散于九霄云外。可见人虽然谈不上本质,得到一个本质的方式倒也简单:只要跟自在之物联系在一起,一个人也就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一种本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