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网文

碎读《呐喊》之《孔乙己》

2023-06-13鲁迅呐喊 来源:百合文库

碎读《呐喊》之《孔乙己》


鲁迅这个笔名第一次登文,是在《狂人日记》;鲁镇这一虚构的水乡小城,第一次被描绘呈现,则是在《孔乙己》。(不知道发表《孔乙己》的时候,又用的是什么笔名呢?)
在描写鲁镇的时候,鲁迅的着眼点极小,他是从一家咸亨酒店里的所见所闻来展开的;而这个叙述视角又来源于酒店当中一位年岁不大的小伙计。
插一句题外话,鲁迅选取叙述的角度,一直都很有意思。有很多是以第一人称的方式来讲述故事,形成“我”与“被叙述者”的强烈对比,比如说《故乡》中的我与闰土。这篇《孔乙己》中两人的反差关系虽然没有如此,但也形成了一种错位的关系。
不得不提的是,鲁迅创作小说是在1918年的冬季,但故事的发生实则是在二十年前。这可以从酒钱中得到确证——二十年前,一碗酒四文铜钱,因此孔乙己才可以九文铜钱买两碗,外加一碟茴香豆。
虽然说,这个伙计和孔乙己的年龄、职业、身份相差悬殊,但却都有一些夹缝中生存的意味。
在小说中,描写喝酒的有两类人,一类叫做短衣帮,指那些做工的人,一般靠柜外站着,热热的喝了休息;另一类是穿长衫的,相对阔绰些,“踱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慢慢地坐喝。”
鲁迅用一句话,就直白地道出孔乙己并不是这两类人之一,“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所以看现在的有些插图,感觉并不与原著相符)

碎读《呐喊》之《孔乙己》


其实小伙计的境遇也有些类似。掌柜看“我”样子太傻,不让“我”伺候长衫主顾,一开始安排在外面给短衣主顾舀酒;但掌柜又觉得“我”不会做羼水的小动作,只能安排专管温酒的职务。
“我”正好无聊,孔乙己又使人快活,因此就生出故事来。
孔乙己在小说中共出现两次。第一次还比较阔气,排出了九文大钱,并奉献了“窃书不算偷”的经典语录,以及教小孩子“回”字四种写法的经典场景。或许大家都只记得“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因为鲁迅将这句话重复了一遍),但却对孔乙己教“我”识字不成,“便又叹一口气,显出极惋惜的样子”而陌生吧。
距第二次孔乙己出现前,鲁迅又做了个铺垫。先是说孔乙己虽让人快活,但没有他,别人依旧活。然后借他人之口,说出了孔乙己偷书被打断腿,或许已经死了的事。而掌柜冷淡的反应,也正应了“别人依旧活”的话。
中秋过后,孔乙己落魄地登场了。人更惨了,但这惨却没有让喝酒的主顾们停止住笑声。
结尾依旧是鲁迅似的文风,按照这种模棱两可的语句,在试卷中必然被判个病句,但迅哥却十分喜欢用。《孔乙己》中说“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
前者是二十年的事,后者大约间隔了七八年。如此想来,可能也就不会怪罪迅哥用这种不大确定的话了吧。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