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网文

【原创软科幻】绘星(5.1)(3)

【就其本身断绝光芒的性质而言,黑洞绝对是有悖于我们创作理念的旁门左道。然而,当黑洞周边分布了质量巨大的星云时,星云物质向黑洞跌落的过程中产生大规模碰撞,从而爆发出极其稠密的能量洪流;不断增进黑洞周边物质的质量后,黑洞视界边缘喷涌的电磁辐射即可达到登峰造极的强度,使得这一天体系统成为宇宙中最为明亮的漂泊灯塔——类星体。至此,这个画布上的黑点便会自发地搅荡周身的星云颜料,将吸积盘驱动成一只流光溢彩的星河调色盘,其中涂料的色阶向上溢出,将明度与饱和度推向极限;在天体磁场的制约下,明亮的星云物质糅杂着轰鸣的电磁脉冲,顺着吸积盘的法线奔涌而出;随着黑洞的运动,类星体能点亮极其广袤的宇宙空间,用喷薄的星云物质与辐射能量扫荡未经勘察的区域,最终成为独立于我们的自动绘星员。就这一点而言,即使类星体无法避免迭代更新时的毁灭,它们也能将绘星行动部分自动化。

【原创软科幻】绘星(5.1)


因此,类星体在实验初期得到了巨大支持。
【然而,绘星文明很快发现了黑洞与类星体的不可取之处。
【首先,要使类星体保持明亮,需对黑洞的吸积盘不断投入质量;在此过程中,部分物质会无可避免地陷入黑洞中,沦陷成无法迸发光亮的大质量污点。其次,绘星文明作为电磁波生命,本身也无法触及或逃离黑洞,因此不可能回收已存在于黑洞中的质与能。综合上述两点,若不投入质量,类星体无法保持常亮;而不断投入质量的过程中,本就有限的质能会不可避免地产生损失——最终,宇宙的所有质能将集中在类星体的核心黑洞内,而其吸积盘终将被黑洞消耗殆尽。因此,即便类星体能够凭借巨大质量挺过迭代更新,维护其的发光性能的代价远超它们为绘星文明带来的价值。绘星文明不得不中断了对黑洞与类星体的研究,任由这些庞大的实验产物在黑暗中流浪,最终也成为融入黑暗的一圈重力涟漪。同几乎所有科研人员一样,绘星文明的首个实验宣告失败。】
“不过你们能在理论框架尚未完成时做出如此成就,本身就是十分惊人的,”方同说,“在我们对能级锁的研究中,大多数理论都是几个世纪前就定型的,结果我们还是失败了不下千次。”
【在达成平衡前,科学的本质便是试错——这一点与艺术一致。在此过程中,往往会产生出乎意料的中间产品。】绘星者说,【对类星体的研究也并非毫无贡献——实验过程中,需避免不同黑洞的交撞融合,因此两个类星体间的初始距离必须足够巨大;同时,类星体自身的漂移常常进一步拉大这段距离,使实验空间的尺寸无比夸张。这样一来,研究不同类星体的实验人员若想交流阶段性成果,需让信息跨越巨大的距离(其实在此之前,我们更倾向于自己携带信息前往目的地,毕竟我们本身的性质允许我们以信息的最快速度运行)——冗长的等待严重拖垮了实验进度。

【原创软科幻】绘星(5.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