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网文

鸿鹄《蚕星》科幻连载 #2(2)

“……整个计划的任务是,详细研究蚕星的结构、特性、形成原因、该星球上的生命历史,以及该生命形式‘甲露’的生命学基础。四位宇航员的首要任务是采集、传送数据回地球以便研究,但是和以往的太空计划不同,由于这次的目标星球太远,通信时间太长,单程通信大约是23天,所以宇航员们也需要能够自行研究,并且有部分自行决断的权力。……这将是人类第一次详细研究外星生命,会极大提高人类的认知水平,甚至可能修改很多基础科学理论。……
“……四名宇航员需要两男两女,分别是物理学家、生命学家、地质历史学家和神经心理学家,出发时年龄大概在20到40岁。……”
“云顶”虫洞于2050年首次被人类发现。它距离太阳很近,大约只有两倍海王星的公转半径那么远。其实当时并不知道那是一个虫洞,甚至没人想到过它会是一个虫洞,只推测其是一个奇怪的持续发出射线的小质量天体。因为根据当时的理论,虫洞在观测上其实很难跟黑洞区分开。但设想如果那个地方有一个黑洞,如此大质量的天体足以将太阳系所有的天体都吸进去,所以黑洞不可能距离太阳系如此之近,那么虫洞也不可能。所以科学界一直搞不清楚该天体辐射的来源。在困惑了六年之后,一个简单漂亮但是怪异的新理论出现了。该理论猜想它根本不是一个实在的天体,而只是宇宙的一种特殊结构,而通过这个结构可以到达宇宙中的另外一个位置,那些奇怪的辐射只是来自于那宇宙中不同的位置而已。该理论的提出引起了极大的讨论,但有科学家立刻就开始着手通过那些辐射观察这个奇怪物体另一端的宇宙,逐渐发现了一些天体,也就证实了该理论。

鸿鹄《蚕星》科幻连载 #2


虽然已经跟原来虫洞的理论大不一样了,但仍然称它为“虫洞”,因为它仍然提供了到达宇宙另一位置的途径,这在直觉上是符合虫洞的概念的。但这其实很令那些“虫洞时空旅行者”们失望,因为现在虫洞仅仅提供了一个到达另外一个空间的途径,并不能回到过去或者去向未来。这个途径甚至都不一定是捷径,通过某些虫洞到达宇宙中的另一个位置,反而有可能花更长的时间*。
2076年,在云顶虫洞的另一端,发现了一颗蓝色主序星。三年后,人类发现了绕其公转的蚕星。由于它太特别了,而且也是在虫洞另一端发现的第一颗行星,这激起了人类极大的好奇心。五年后,发射了人类太空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无人飞船——使者号。它第一次穿过虫洞,航行30年,于2114年在蚕星登陆。虽然使者号着陆很成功,但是一个蚕星日之后就不明原因地再也联系不上了。尽管如此,使者号还是传回了一些数据。最令人着迷的是那些水滴状东西,后来被称之为“甲露”,的图像。这又激起了人类研究外星生命的极大热情,这也是为什么人们称这颗星为“蚕星”。其实它最初被称为“絮星”,那更确切地表达了其疏松的多孔结构,然而,却表达不了人类渴望同伴的心情,人类希望在这颗神秘的行星上找到一些关于生命的答案,就像有一只即将破茧而出的飞蛾隐居在这蚕蛹之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