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网文

马鞍山

马鞍山


京韵大鼓传统曲目。短篇。又名《子期听琴》,《知音得友》。取材于春秋时伯牙与钟子期因琴会友故事。本事见于《吕氏春秋●本味》,又见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一卷《俞伯牙摔琴谢知音》。
叙晋国大夫俞伯牙善鼓琴,奉命使楚修聘。王事既毕,归途中遇雨,泊舟马鞍山下。雨过天晴黄昏时分,江景辽阔,秋光满目,伯牙于舟中鼓琴自适。山中有樵者钟子期,阻雨迟归,行至岸边为琴音所动,伫立凝听。琴弦忽断,伯牙惊觉,审知子期无恶意,乃邀其登舟叙话。伯牙初倨傲,不为礼,并以琴艺难之。叙谈中,子期论琴精到,气度从容,并能解伯牙琴音,折服伯牙。两人遂订交,相约明春再会,依依而别。
唱词为人辰辙。一般为一百四十句,分七落。词句流畅有文采。前半部写景抒情,点染秋山、秋水、秋叶、秋林、秋草、秋虫、秋风、秋月,句句写出秋日景象;后半部全用伯牙、子期对话方式展现子期之德行琴艺。二人论琴一节,由浅入深,有大段关于琴和琴艺的说明,句句运用典故传说和历史故事。对答语气伯牙咄咄逼人,子期从容自若,各合身分。句式灵活,在七字、十字句基础上,多长句与句中套句的格式。如:“在秋坡前、秋草中,耳边厢又听得的那絮叨叨的、是那寒蛩儿的声音,叫得那么叹煞人”,“纵有那风吹水浪、水借着风音,在耳轮中,猛听得的那么唰啦啦啦啦啦啦啦啦、风摆动了秋叶,这不落至在了秋林”,“想俺这穷山僻壤、野店荒村,在那瑶琴.上有六忌、八节、七不抚,曾记得,不对那知音决不该那调动瑶琴”(均为下句),极富声韵美。

马鞍山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