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文库精选

金刚经前言读后感总汇(22)

2022-05-29 来源:百合文库
《金刚经》认为"一切法无我",一切法没有固定不变的自性,我空法亦空。在粉碎我、法的基础上,金刚般若进一步破除佛相。即使如来的一切外在之相,也都是假象。如来以身象出现是为了顺应世人常情。为防世人"断灭"之见而权立虚名,所以"三十二相"皆是假象。除此之外,《金刚经》还破除一切物象。"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经文结束时的偈颂:"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金刚经前言读后感总汇70句


释迦牟尼本人放弃王子的地位,一心走向佛的清净世界,我觉得他一定对他所处的时代的肮脏事物有非常刻骨铭心的认识体验,他对现世的角逐深恶痛绝的这些理论,一定也是他本人饱经人生磨难后才向世人奉献的厚爱。回过头来,看看当今现实中有多少人是在欲海中沉沦,在世俗的物质利害中失性迷本的,便会感受到佛氏之语中的真挚告诫。
金刚般若对外相、虚无、佛法毫不留情的破除,以睿智深邃的金刚慧目洞察大千世界的一切,虽然万象纷纭迁变不停,生活于其中的主体,却不失本心的宁静,因为他的心已不住于任何一际:"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表现了佛法的空明之境。佛起拈花指之手势,闭目合唇未言。而内外之清净,法度之澄明,昭然偈言。《金刚经》言:若诸众生,本来成佛,何故复有,一切无明,众生本有,何因缘故,如来复说,本来成佛?"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慧能的这首《见性偈》,在浩瀚的禅宗诗偈中,无疑是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一首了。慧能负薪,闻客诵《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有所感悟,而出家求法,经由五祖弘忍的点化,而成为衣钵传人。无住生心,便是自在解脱的人生,便能以开放的胸襟应宇宙自然自由自在的清纯之美,一如《金刚经》所说"一切法是佛法"。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