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文库精选

朱时茂吃面的小品观后感汇总(5)

2022-05-27 来源:百合文库
当最后一根面条滑落碗里时,你会惊奇地发现,面条已经“长”满了碗。同时,每一根面条也灵性起来,似乎在汤里还在蠕动,似乎有了生命,不断地舒展着身姿,似纠缠在碗里得龙须,也因此而得名——龙须面。
吃龙须面,是一种矛盾的吃法,一种儒雅与粗鲁融为一体的吃法。看过陈佩斯与朱时茂表演的小品《吃面条》的人,都不会忘记陈佩斯那狼吞虎咽的吃相。看似不雅的动作,可恰恰是吃龙须面的方法,可以说是吃龙须面的翻版。
吃龙须面,你就是大儒也无法文雅,倘若你文雅则肯定会被认为你少见寡识,不谙世事。因为吃龙须面的人坐在桌前,首先要勺子舀一点汤,去品尝它的咸淡和口味,决定是否要添加调料。然后要用筷子高高挑起,并要同时微开双唇,不断地轻轻地向面条吹气,去冷却龙须面。
当数次挑起、滑下后,凭着双眼的观察,感觉不烫时,便可以身体前倾,微低头颅,用舌头确定不烫后,就一口咬住被筷子挑起的面条,边吃边用双唇将面条吸入口中。会吃龙须面的人,往往就是一口就将一碗面全部吃光,当然,也离不开筷子的帮忙。所以真正吃龙须面的时间很短,而冷却它的时间却比较长。如果你要儒雅地一根一根吃,那定然会丑态百出,出现那句歇后语的尴尬之事:小鸡吃粉丝——绕脖。在农家吃龙须面是作为主食,而在宴席上吃,则往往是作为一种点心。

朱时茂吃面的小品观后感汇总90句


龙须面,在我国已经有数百年的风骚,雅韵流长。看似普普通通的面条,它的出生却在豪门的宫殿,原本并非是草根百姓的食物。相传它诞生在明朝的御膳房,那时有一个立春吃春饼的习俗。可那一年,御膳房的一位厨师,冒着被驱逐皇宫甚至治罪砍头的风险,独出心裁地制作了细如发丝的手擀面,在青花瓷的碗里,特显灵动,恰似一根根龙须在舞动。但皇上看到时,龙颜大悦,赞不绝口,并下令在以后的每年的二月二这一天,龙抬头的日子里,皇宫所有人食用龙须面(当然,当时皇宫的龙须面多了一道油炸的过程)。后来,这个习俗就传到了民间。随着人们的生活的不断提高,后来就成为了普通百姓家庭时常食用的面条。龙须面,以劲道、可口、筋斗、爽滑的特点,让人吃后余味犹存,口齿留香。也因此深受人们的喜爱和垂青。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