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网文

《每天一个恐怖故事》二十八、自性的空无(3)

我:
“用照相机不行吗?”
他:
“呵呵,照相机拍出来的只是你的外相,照相机给不了主观的存在感,主观的存在感,只有从你自己的角度出发才能够体会到。那是一种‘在’的感觉,而在的本质,是空。”
我:
“这又绕回来了。”
他:
“是啊,又绕回来了。之前在大学任职的时候,我曾经和一些研究数学哲学的教授探讨过。他们提到过一个叫哥德尔不完备性定理的概念,有兴趣的话,你可以去了解了解,那个定理说这个世界上任何的公理、命题都是不完备的,不管我们说什么话,提出什么思想,都会因为自我指涉而出现悖论。就像‘我在撒谎’这句话,我一说出来,就变成了矛盾话,因为这句话涉及到了我,而不是他人。”
我:
“自我指涉这个概念我知道一些,就是说不管什么话,只要是涉及到自己的,往往就会出现悖论吧?著名的有理发师悖论,不过好像谈的有点远了。”
他:
“没有远。其实‘自我’本身就是一个悖论,如果把宇宙看成一个公理系统,那么‘自我’就是这个宇宙存在的悖论,是宇宙的矛盾所在。自我这种主观的感觉,是因为宇宙这个体系的漏洞而产生的一种存在感。”
我:
“所以你说的坐忘,忘记自我,就是为了突破这种自我的矛盾?”
他:
“呵呵,就是这样,你已经悟了三分。佛学家和数学家还有物理学家有很多的共通点,当年爱因斯坦研究了一辈子物理,当他了解了佛学之后,他也感叹,他说的那些概念,早在公元前几百年就已经有了。佛学的深奥,是无法想象的。”
我:
“如果大师您真有一天破了自我,那会怎么样?”
他:
“那就会发生很有趣的事,目前来说的我修行还不够,想不到那么远的事。但是我猜也许整个宇宙都会变得不一样吧,因为这个宇宙目前是不完美的,有漏洞,而我把那个漏洞给填上了,它就变得完美了。当然又或者,我会破自性,超脱这个世界的拘束,去一个更圆满的世界,用你能懂的话说,就是成佛。”
因为和这位大师的几次谈话,我有幸了解了《法华经》、《楞严经》方面的知识,后来我又看了一些关于数理哲学的书籍,在这个过程中我受益良多,但是对于他所说的话,我只是信三分,存七分,这是我们这一行所必须抱有的做事态度。在所有人之中,精神科医师是最容易患精神病的那群人,而想要不被一些患者的世界观带进去,你就不得不尽量让自己走到功利主义的轨道上,承认自己只是个俗人,安于俗世,不单单是一种颓废,更是一贴最佳的生活处方药。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