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网文

《寻找手艺》导演手记:第79日,数纱和腰带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9944649/
第79日        湖南吉首. 数纱、腰带
        连续3天尝试用龚鹰关于“场”的理念去面对拍摄对象。
        正如出发前龚鹰提出的“中国人的精气神”,曾为此云里雾里一个多星期,好在心里一直埋着“精、气、神”这几个字眼,等拍摄到一半,恍然大悟,原来“精、气、神”就蕴藏在《寻找手艺》每个人身上了,而且已经被我们拍摄到,我也深深体会到原来《寻找手艺》的灵魂就是寻找中国人的精、气、神。
        这几天依旧尝试用“场”的感觉,而不仅仅陷入点式思维,发现“场”的全局观更明朗,更容易从事件或某个人身上跳出来。这种变化中,外界的事情和人其实都没变,只是我的心态变换了一下而已。
        用“场”的概念来拍摄,确实比以前放松了很多,但也带来一个副作用,我们没有之前的紧迫感了,人也比之前显得懒散,早上不再是以前的五六点起床,而是八点来钟才起床。今天上午就是八点才起床。
        饱饱地吃完早餐准备继续上路,却发现轮胎爆了,掏出备胎,备胎也没气了,顿时觉得沮丧,瞬间慌了神,一脸丧气。何思庚比我沉着,不慌不忙去旁边商店里打听汽车修理店,喻攀则在另一家店里蹭一个漂亮老板娘的电脑,查找我们要继续上路的拍摄点资料。
        何思庚叫来了修车铺老板,一看轮胎,两只后胎磨损严重,都已超过5年的寿命,过了轮胎安全使用期,而备胎,已经10年,和车一样久远。
        三个轮胎都换好,已经快到中午了,好在我们要寻找的这个点并不难找,只花了一个多小时就被我们找到了:苗族数纱,传承人叫杨春英。
        苗族数纱是当地的特色手工艺,会的人并不多。更巧的时,我们问路问到镇上的一家猪肉摊,老板娘符秀歌正是向杨春英学数纱的徒弟。
        见到杨春英大姐,她正卷着裤腿在家里忙上忙下搬东西。她家刚刚遭受洪水,整个一层楼全部被水淹没,她仓忙之下将家中值钱物品全塞到尚未完工的二楼,洪水退去后,再把家当从二楼搬下来。
        杨大姐所有家当中最珍贵的是一只硕大的旅行箱,里面装着她所有的数纱作品。
        从二楼把数纱作品搬下来。
        原来,数纱是绣花的一种,我们还以为是一种纺织技术呢。
        杨春英给我们展示了她的数纱精品,还有一大摞的证书,她的老公在一旁充满自豪。杨春英是这项国家级非物质文明唯一的传人。
        数纱正面图案由无数个小“十”字构成,背面由“一”字构成,正反图案相差不多,一阴一阳。杨春英给我们演示了好几遍,我们也没看明白它的原理。总之,要绣好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所有的图案,没有图画、没有样本,全品手感和直觉。
        杨春英一辈子热爱数纱,也是唯一能靠数纱维持生活的人。她一共有两名徒弟,一名出去打工了,一名就是给我们带路的符秀歌,她的家庭收入主要靠卖猪肉,数纱只是她的业余爱好。
        告别之前,符秀歌执意送了我们一人一个小挎包,按照一个包需要一周计算,那是她近一个月的心血。精美度和师父相差很远,毕竟她才学习两年。
杨春英老大姐给我们展示她数纱的草图
        曾有人花高价钱买她的草图,但她拒绝了。她相当一部分数纱图案,被很多出版物收集,成为数纱的代表图案。
        傍晚路过一个山村,在问路时,我们巧遇了正在家门口编织腰带的石三美老大姐。面对我们的镜头,她拿出编制的好几条腰带挂在墙上让我们拍摄,还邀上自己的好姐妹让我们录她们唱苗歌。录完唱歌,回放给她们听,两位老大姐听着耳机里自己唱的歌,一脸陶醉的笑,连声说:好听、好听!
        石大姐编织腰带时使用的编织机极其简单,一个“X”状的架子,绕上线,仅靠一只铜拨片就完成所有步骤。
        问到编织腰带累不累、难不难的时候,石大姐给出了毫不犹豫的答案:“会就不难,不会就难;喜欢,所以不觉得累,不喜欢才会觉得累。”
        多么哲理的回答啊,竟然出自一位农村老大姐之口!
        石大姐的腰带主要给自己家人用,剩余的摆到集市上去卖,开价100,往往会被人砍到65至80。她从18岁开始编制腰带,四十多年从未间断,每年能编出5-6条。
        看得出,编织腰带的石大姐是快乐的。 
在织腰带的石三美老大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