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网文

婚姻与爱情的探讨,读书笔记——《安娜·卡列尼娜》

说老歌经典,除去懒于接受新事物的因素,老歌所以经典,不过是因为那是年轻时听的歌。年轻时,吃的泡面都是经典。
这部小说,正是我年轻时读的经典。
具体说来,是十五岁到十七岁之间的某个假期,我读完了这本大部头。本书的内容实在大大超出那个年纪的理解能力,读得懵懵懂懂。随着年事渐高,书中内容慢慢浮现,直至觉得,到了再读一遍的时候。
现在读起来已没原来那样艰涩,总的来说,读得不勉强,甚至可以说认真。兴之所至,写些读后感或者心得体会的东西。
全书分两条叙述线,安娜的主线和列文的支线。列文的支线是美满结局,也是我年轻时阅读的重点,而现在阅读的重点已变成安娜。
如本书开篇第一句所言:“幸福的家庭无不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不幸”。所以对于列文的幸福结局也无需多言,按下不表。
安娜原有一段理性婚姻,与丈夫卡列宁貌合神离。直到遇到后来的情人渥伦斯基,安娜才发现潜在并爆发的情感需求,并发生婚外情。
卡列宁在世俗婚姻中是个合格的丈夫。卡列宁身居高位,体面的婚姻是必要的点缀。本身受过良好的教养,懂得作为丈夫应该履行的责任。在女人互相炫耀的圈子中,作为“丈夫”这一角色的扮演者,提供着优越的条件。对于妻子和孩子,按照世俗的教条给予应有爱护关心。
卡列宁比安娜大二十岁,这样的结合,不是建立在感情的基础上。男人的理性有时很恐怖,卡列宁清楚的知道自己需求的是哪种婚姻模式,并一直尽力维护。卡列宁一心追名逐利,在发现安娜的情事后,首先想到的不是挽回安娜的感情,而是保全自己的名誉。他容忍了安娜出轨,一心希望安娜与情人在关系公开前回心转意,这样就能不影响他的“体面”。婚姻对于卡列宁这类人而言,只是外在形式。
渥伦斯基对于情感需求而言是个理想的情人。事实上,渥伦斯基正是理想情人的典范。英俊潇洒,风流倜傥,感情炽热强烈。对安娜的追求持续了一年之久。这种攻势,不是每个女人都能抵御。何况安娜对渥伦斯基是一见钟情,只是作为一个八岁孩子的母亲,尚且保有一份理智。在接受渥伦斯基前,安娜内心必经历过许多挣扎。除了共通的伦理道德上的批判,也有我无从体会,但对于西方人来说极为重要的宗教上的束缚。最终情感战胜了理智。
在安娜怀上情人的孩子而触碰到卡列宁的底线后,卡列宁才终于发现体面的家庭生活再也无法挽回。尽管如此,安娜临盆之际,一度接近死亡之时,卡列宁差点原谅了安娜,并在安娜怀中痛哭。卡列宁冷酷、自私、虚伪,但仅就家庭被破坏这一事件而言,他才是受害者。如果不是渥伦斯基的出现,他与安娜仍会过着无趣但平静的家庭生活。安娜才是当初作出轻率决定的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