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网文

故事最终书写了你:对16型作者人格测试的思考

近来有一个测试“16型作者人格测试”很火,上一次像这样某一个测试被频繁转发早已让人回想不起在什么时候了。在大家彼此分享自己的测试结论的时候,我们不禁会去想:写作以及写作与人格之间的关系究竟是什么,使得这一“作者人格”测试在传统心理人格测试已经被当做社交网站的附属功能、渐渐式微的今天能够成为让测试者津津有味且感叹“这说的就是我啊”?
作者:甚谁
阅读原文:http://www.linovel.net//article/detail?id=323
双层结构与文学场域
在16型作者人格测试中,作者人格被分以四个维度、四组倾向来衡量。即:
基调维度:戏谑(Irony)↔严肃(Serious)
文字维度:描写(Describe)↔叙述(Narrate)
取向维度:抒情(Emotion)↔批判(Critical)
导向维度:反映(Reflection)↔实验(Test)
这四组可以总结概括为:氛围,风格,态度,目的。作者带有怎样的目的和态度,以怎样的氛围和风格去写作,会是整个测试给出的最终结果。
当然,我们可以说在文学理论上这并非是一套严谨的区分体系,但是当我们转而去思考什么是文学创作中一套严谨的体系的时候,我们反而会发现这样一个事实:并非存在某种不言自明的理论框架,而正是先存在了创作者的书写行为,其后才存在某种理论框架得以理解这种行为。所谓理论框架与体系不过是我们得以理解某种实然存在的写作行为的一种话术而已。
因此这一事实可以让我们反思以往的心理人格测试所经常出现的误区:被测试者主动进入到某个标签之中,其后用那一标签去理解自己的行为。
这无疑是一种原因和结果的倒置。
但在16型作者人格测试中,这种传统测试反而呈现一种双层结构——正因为这并非是直接对于被测者的人格测试,而是他作家身份的人格的测试,因此测试的结果最终导向的是被测者对于创作或者文学的看法。这也是这个测试之所以合理的地方:它并非是一个实然的测试,而是应然层面上的,即被测者对于文学以及自己想要书写的文学的态度与看法,再从这种看法中窥见被测者的人格。
而建立在这种双层结构之上,再回去思考测试的四个维度,我们可以发现这四个基调虽然并非是一种系统理解文学的体系,但都是在文学创作中与作者本人的人格和心理相关度高的几个话题。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