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网文

第六章 元代绘画

第六章
元代绘画
第一节 元代前期绘画
一、赵孟頫
他在艺术上主张“古意”,说“若无古意,虽工无益。”他从审美情趣出发,提倡继承唐宋的绘画。重视神韵,追求清新朴素的画风,反对北宋画院纤细工巧的风格。他强调书法与绘画的关系,将书法的用笔引入到绘画当中。代表作品有《秋效饮马图》《秀石疏林图》等。
《秋效饮马图》
《秀石疏林图》
二、高克恭
少数民族画家,有《春山欲雨图》
三、李衎
擅长画竹,行其理,有《双勾墨竹图》,他的《息斋竹谱》是古代重要的画竹著作。
第二节 元四家的山水之变
元四家为黄公望、吴镇、倪瓒与王蒙。他们都是浙江一带文人。生活在元末社会动乱之际,都有不得意的遭遇,均受赵孟頫的艺术影响,他们以绘画表现他们的生活情趣和心境。
一、黄公望
艺术上受赵孟頫的影响,绘画融合荆、董之长,以水墨或浅绛作画,淡墨干皴,苍润浑厚,为明清不少文人所师法。
代表作《富春山居图》长达两丈,以苍润浑厚的笔法和优美动人的意境描绘富阳、桐庐一带的旖旎风光。不拘泥于表面的物象,而在于把握整体山水的精神,抒发主观的意趣。他的山水画理论著作有《写山水诀》。
《富春山居图》
二、吴镇
善草书,山水,墨竹。其画饱含诗意,清新可喜,吸收董、巨之长,笔墨雄秀清润,气象苍茫。
《渔父图》抒发其幽栖超脱,自鸣高雅的情怀,应是他生活理想的追求和写照。
《渔父图》
三、倪瓒
他所画山水主要表现太湖一带的风光,意境清幽深远。荒寒萧索,带有孤寂的感情色彩。画法上吸收了荆、关、董、巨之长,而加以融合,以松秀简淡的笔墨画秋景。绝少有设色,力求朴素清雅。
《渔庄秋霁图》用三段平远构图,以渴笔画山石树木。山石用折带皴、披麻皴间用。景物不多而充满深秋的凄凉静寂气氛。
《渔庄秋霁图》
折带皴
披麻皴
《山笔竹居图》是元明画中流行的书斋山水样式。画法较为严谨,水墨青绿设色,题诗楷法亦甚工整。
四、王蒙
赵孟頫的外孙。画山水多表现隐居生活,如《春山读书图》、《青卞隐居图》,寄托着画家隐逸山林的理想和志趣。运笔写景极富变化,形成独特的解索皴和牛毛皴。
《春山读书图》
解索皴
牛毛皴
元四家的艺术特色:
1.
重笔墨、讲风格,但仍有一定山水根据。
2.
他们的作品通过山水抒发一定的理想,并题跋诗文加以阐述。
3.
形式上,或用水墨,或稍加浅绛,形成不同的面貌,如黄之深厚、倪之幽淡。
4.
情调多流于伤感,淡泊,孤寂,反映了时代动乱中无可奈何的情感。
5.
艺术上标榜“写胸中逸气”,“自娱”而不趋附社会的审美喜好。
第三节
其它山水画家
(一)
董、巨画派:赵孟頫、高克恭、元四家、盛懋
(二)
米氏云山派:方从义
(三)
李成、郭熙派:朱德润、唐棣、曹知白
(四)
马远、夏圭派:孙泽君、张远、张观(联系南宋画院与明浙派的纽带)
(五)
界画:有了很大的发展。代表有李容瑾、王振鹏。夏永开创了“微型山水”。
第四节
花鸟画
1.
陈琳,《溪凫图》用粗笔写就,与院体珠异,契合文人趣味。
2.
王渊,《桃竹锦鸡图》类似白描画的花鸟画
3.
张中,《芙蓉鸳图》
4.
柯九思,以书法笔法入画,写竹“写干用篆法,枝用草法,写叶用八分,或用鲁公撇笔法……”
5.
人物画
画院肖像画家:
何澄、刘贯道
文人肖像画家:
王绎,能以简练的线描勾画出诗人神清气爽的形象,代表作有《杨竹西像》《倪云林像》。著有《写像秘诀》,提出要写出人物的“真性情”,列举了肖像画设色、调色等的方法。
《倪云林像》
白描人物:
张渥、卫九鼎
寺观壁画:
永乐宫三清殿及纯阳殿壁画最为精美壮观,有吴道子之风。敦煌莫高窟元代壁画是现存元代喇嘛教壁画的重要作品。
永乐宫三清殿
別忘了点赞和关注哦!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