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网文

《静夜思》:我就是看得懂,但我就是写不出来——关于创作,积累,才华以及灵感的看法(3)

2023-03-18评论笔记诗词随笔 来源:百合文库
后一个人可能压根不知道月色很美这个梗
而且“月色很美”这句话太过依赖于对方的积累,因为很有可能对方不知道这个梗,她可能只会傻乎乎地望着天,说“美么,我不觉得啊”
这就是素材积累的差距,说白了前一个人就是把同一件事情用不同的表达来进行替换,没什么创造性——可以这么说把:才华越高,不断地通过之前的素材创作出新东西的能力就越强
就像你小时候把“时间过的贼拉快”用“岁月如梭”来替代。
毫无创造性,但是逼格却在提升。
同样是骂人
有的人就只会说“操他妈的,你真不是人”
有的人则能说:“呜呼,非人哉。”
这并不能说明两个人才华或者知识积累上有区别,只能说后一个人脑子有病——骂个人还整这么多逼事?
而读书就是素材积累的最主要的过程
正如前文所述,才气是后天不可以改变的,但是知识积累可以,所以读书重要无比!!!
正所谓熟读唐诗三千首,不会写诗也会吟
当然了,真熟读了那么多,可能你也会写诗了——假如乾隆写的那种玩意也叫诗的话
其实灵感才是最重要的那一部分
那灵感是一种什么东西呢?
灵感就是一个不可再现地各方面综合在一起所产生的一刹那的火花(我不擅长下定义)
一代书圣王羲之,在某一天,小风吹着,小酒喝着,小会聚着,小曲唱着,洋洋洒洒写出了《兰亭集序》
写的漂亮吧
假如没有他之间那么多年地练字,他当然写不出来
但假如没有那天的兴致,他也写不出来
假如没有那天的微风,他也未必有这个灵感
假如那天下暴雨了,他也没这个心思写出来
。。。。
所以,之后,他再想写,也不可得了
即使很多年之后,他的整体书法水平比那时提高太多了
即使很多年之后,他的兴致比那时更为盎然了
但《兰亭集序》终究复制不了了
恰如那句“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偶”字用得何其好,又何其无奈
作者又岂能控制了自己?灵感上天就给你那么一次,把握住了,那就能写出来,把握不住,拜拜,没有第二次机会给你了
无数流芳千古的诗文,仔细想想,都是“偶得之”啊。
而且不知道还有多少佳句因为作者灵感来的时候没有及时记录下来,终于永远地没有被写下来。
如果这么解释还是明了不了灵感何其重要
再举个例子
假如你写论文,写到一半,word崩了
即使原来所有的字都全是你自己写的,没有任何copy,你再写一遍,你也不能确定和原来一样
别说一些字句可能不同了,就是整体格局,分段,乃至于中心思想也可能与原来大有径庭吧?
这就是灵感的重要性,就因为它不可再现,所以灵感在创作中是最最最最最为重要的一环
要是金庸当年写《射雕英雄传》写到一半稿子丢了,重新写,没准一代大侠就成“郭康”了,咳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