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网文

轻小说书评方法论(八)

2023-03-19轻小说书评歧路先知 来源:百合文库
作者:歧路先知
我在很早之前就是历史爱好者,比读轻小说早了十几年。我在历史方面的涉猎范围很广,但毫无深度,也谈不上有什么造诣。一手史料看的不多,而且看的时候也不得要领。二手著作倒是读过不少,不过也至多只是拾人牙慧的水平。正因我有这样的自知之明,我一般不在贴吧或知乎这样的公共平台提到历史相关的话题,也就在群里私下吹吹牛。
不过,人总是有表达的欲望,自知之明什么的在欲望面前就是个弟弟。所以,我还是忍不住想写点什么,就写点“键史的情怀对轻小说书评的启发”吧。
我在读历史的时候领会到的一点,是“史书上留名的人里没有傻瓜”。
准确一点的表述是“绝大部分在史书上留名的人,即便做了错事,也没有看起来的那么傻”。
小时候读的通史,为了便于读者接受,一般都是把历史人物脸谱化的,哪些是聪明人,哪些是傻瓜。读得多了之后渐渐明白,历史人物不会有看起来的那么傻。当我们下意识地感觉一位历史人物“蠢”的时候,一般有两种可能。一是“坏”,二是“信息量太小”。
所谓“坏”,也可以说是立场不一致。屁股决定脑袋,能够在历史上留名的人脑袋几乎不会有问题,但屁股就没准了。比如我们通常认为地图头是个傻瓜,因为他把自己的国家搞没了。但他也许并不是很关心自己的国家到底会咋样,相对来说还是更关心个人利益。要是国家救回来了但自己没法掌权了,他宁愿……
所谓“信息量太小”,我们在读通史的时候常常会以为历史人物可以在“好”的选项和“坏”的选项里做选择;但学习得更深入之后就会意识到,历史人物往往只能在“坏”和“更坏”里做选择。比如各种王朝的末年,普遍有行政效率低下的现象。你以为皇帝做什么什么就可以扶大厦于将倾,他其实心里都清楚。问题是他的任何想法都只能落实10%,甚至1%,这就很难受了不是,想那么多有啥用。而且哪怕开国皇帝,也不可能100%地落实自己的想法呀。
综合运用这两点,就可以让我们更加理性客观地看待各种历史事件,提升思辨能力,至少不会让历史水平还停留在初中。
我们来讨论一个著名的例子,所有中国人都知道的公案,“鸿门宴”。初中(还是小学来着)语文课本上的鸿门宴,如果按照字面含义,也就是语文课上的那种教法来阅读,可以算是把常见的思维陷阱踩了个遍。
我们读历史的时候往往会预设一个主角,然后质疑他的对手们为啥没有齐心协力全心全意地去干掉他。会预设主角的原因是我们被剧透了,知道刘邦是最后的赢家。然而,舞台上的演员们并不知道这一点。这个道理应用到小说里,那就是——主角刚出道的时候,反派为啥不去把他当场击毙?因为反派并不认为他是主角。反派组织无法调动最大的敌意去打击主角,只能派出与主角对等的战斗力去应对,这反而起到了让主角“练级”的作用。强行类比一下,三秦王就是大反派手下的小喽罗,暗渡陈仓还定三秦则相当于刘邦和韩信去练级。
以及,项羽的实力可没有语文课本里描述得那么强。按《鸿门宴》里渲染的那种气氛,好像项羽伸出一只手就能把刘邦捏死一样。如果他的确有这么强,那他放跑了刘邦只能归结于缺心眼,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