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网文

心理医生的日记 part1

2023-03-24分裂日记心理医生人格 来源:百合文库
PS.给之后的我以及可能的“我们”。
2035年1月28日 18:50 于 工作台
我的名字是瑞恩·贝弗利,男,年龄35,职业是一名心理医生,受雇于联合国人类精神疾病研究中心。我的主要治疗项目为抑郁障碍,主要研究方向为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
就我个人而言,我对我的研究科目更感兴趣。
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也可称之为“多重人格”。即“在个体内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独特的人格,每一个人格在一特定时间占统治地位。这些人格彼此之间是独立的、自主的,并作为一个完整的自我而存在”。(引自《心理学手册》)
有过记载的多重人格患者实际上只有100多例,到目前为止,我们的研究仍未取得一个能够说服绝大多数人的成果。
事实上这也是心理类疾病的一个尴尬之处。真正的病痛只有患者才能感觉,绝大多数的心理医生都没有过“身体里藏着很多人”一类的体验。想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只能让一位患者来学习心理知识——或者让一位心理医生来患上心理疾病。
大多数研究表明,多重人格的产生与童年创伤有密切相关,尤其是性侵害。患者的男女比(1:9)可以作为佐证,这或许是女孩比男孩易受到性侵害的缘故。当受到难以应付的冲击时,患者以“放空”的方式,以达到“这件事不是发生在我身上”的感觉。简单来说,这是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大脑为了保护无法承受压力的主人格而创造了另一个能够承受这一切的人格。
虽然不是值得骄傲的话题,但是鄙人瑞恩的确经历过不甚光彩的童年。在那段十分黑暗的时光里,多亏了 心理课老师的帮助才令我振作起来。现在我可以肯定地说,正是因为她才走上了心理学研究者的道路,而不是成为被心理医生们帮助的对象。
为了帮助心理学以及患者们,我自愿来进行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实验。我的同行玛丽·惠顿以及华裔助手伊克·刘将会协助我展开此项研究。真是太感激了!
这项研究并没有受到研究中心的批准,毕竟这已经属于人体实验了。虽然实验对象是我自己就是了。因此,我将以日记的形式写下这次的研究全程。
不用遵循研究报告格式的感觉真是太棒了!
这个开头主要是写给其他阅读者或者是我的其他人格看的。我希望每一个“我”都能把自己的“信息”写在这里,来一起友好地交流交流——毕竟我们实际上是同一个人嘛。
我很少写日记,所以有时会不自觉地用报告体来写日记。请阅读者多多包涵。
以上,落笔于19:17。
2035年1月30日 22:18 于 工作台
现在很晚了,终于能写下第二篇研究日记了……
我们三人于今日14:00进行了第一次催眠实验尝试。那真是一场灾难一次令人印象深刻的实验。
简单来说,就是惠顿博士对我进行催眠,令我回忆起潜意识被简单封存的那些记忆,并且在意识中再度经历一遍那些黑历史。我想是个人都能想象得出那有多么难熬。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