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网文

《白夜行》读后感——最极致的爱是共同犯罪

2023-03-24白夜行读后感 来源:百合文库
花了一点时间看完了白夜行。写下这一点小小的感想。
说一下阅读过程和感受吧。看的不深,到后期的时候很多环境描写就稍微略过。但也不影响对于全书的把握。或者换句话说,看得不那么细致反而会更好。作者精心营造氛围,是为了让读者有更多的代入和画面感。就如开篇对于那栋阴暗大楼的叙述,我仍能想起来我是如何走进那栋废弃的大楼,到达楼梯的穿堂,面前本应该是墙的地方出现了破碎的洞,而左边是堆砌着石块的门,里面便是案发现场。这种情况在桐原家的当铺也依旧出现。我想无论谁开始看书总会格外仔细一点,像是在根据故事想象中的世界行走。但看到后面越发的可怖。越接近真相的时候,越知道哪些是伏笔的时候,就会有一种“为什么会这样”的感觉。我称之为窒息感。这种感觉在江利子被害那一桥段达到了顶点。当你隐约知道要发生什么的时候,再往下看发现果然出现且比你预期更坏的时候,这种印证你糟糕想法的体验不怎么好。
这也是我唯一觉得这本小说在我这儿观感不佳的地方。真相在揭露之前,就已经被全数猜出,成为意料之中的事,不够反转。连带着亮死时,雪穗离开,故事戛然而止都显得不那么冲击。我曾三番四次确认自己是否看到了最后一页,然后才发现“噢原来是开放式结局”。这种结局虽好,但是也错失了最后一次让人“恍然大悟”的机会。也许是我习惯了推理小说家愚弄读者,推翻读者的一切结论的感觉。总的来说,白夜行的剧情节奏把控还是非常不错的,值得一读,但我建议的观看姿势是时时刻刻提醒自己是一个旁观者,不要产生共情。
白夜行很多人诟病的一点在于每一章节都会出现一个新人物,新名字,有些甚至剧情都没那么重要,但我觉得这一特点并没有多影响阅读体验,作者在放出新名字之后,不出两段就会介绍该人物如何牵扯进剧情,且都伴有比较标签化的人设描写。到后期,名字作为一个代号已经和标签、身份绑定在一起了,也并非难记。如果适应了东野圭吾的处理手法就会发现,但凡没有介绍的人物,即便是出现了名字也不会留下印象,比如法医教授。而仅仅作为剧情推动起到作用的角色,一般不会出现形象上的标签,比如雪穗的数学家教老师。家教老师算是亮创业路上的助推器,但不算是关键人物,因而存在感也弱化了。而至于形象上的标签,说起来最明显的,是松浦的小尾戒,以至于后期当他出现时亮和读者都一眼认出来他。我之前有幸读过一本贵志佑介的恐怖小说《天使的呢喃》,里面对于人类的神经系统的介绍就外行而言相当专业,这种现象在本书中也十分明显,关于程序软件游戏的片段,非常之多。
也许对于东野圭吾来说,众多且毫无相似处的姓名,和篇幅较长的科普,都是使文章更具真实性的工具,进以加深代入感。
代入感和窒息感贯穿本书。先说说代入感,作者很擅长抓住不同男性角色的心理,像是亮的守护者角色,高宫的前夫角色,筱冢的贵公子角色,甚至连那么一点描写侦探觉得“男人的心软”都极其真实。书中的天气多半阴或有雨,事情基本都发生在夜晚。夜能够掩盖污秽,看书过程中偶尔我也会觉得自己的灵魂好像变得污秽了。不得不说代入感太强,觉得所描述的东西很现实,假如你也经历过电脑崛起游戏狂潮的时代,主角的很多行为如盗版会在你这合理化,由于童年的阴影做出报复的事也显得不那么罪无可恕。然后窒息感就产生了。因为亮和雪穗做的事超出了你想象得到的报复范围,变成了恶性事件。而且这种恶性事件是先发生再告诉你是他们做的,并且你隐约知道始作俑者。无论是气氛还是把真相抽丝剥茧,都是为了营造窒息感。如果说东野圭吾在冲击感上的制造上不够完美的话,那窒息感的制造则无可挑剔。
当然,是小说尤其是日式小说就不得不引发到对于人性的思考上。
先从两个关键人物开始吧。全文中我最不能接受的两个桥段,一个是江利子的遇害,一个是欺骗高宫怀孕。前者让我觉得雪穗嫉妒且占有欲强,后者才让我觉得雪穗无所不用其极地利用别人。因为堕胎对于友彦及其女友是件痛苦的事,而雪穗却拿来当作工具。前期太强的代入感让我此时极端地厌恶雪穗。雪穗从不自己动手做事,虽然并不知道真相,但是我想也许杀死桐原老板的,是作为儿子的亮,而不是共犯。这从一开始就奠定了雪穗永远是唆使者的基础。而对于筱冢的好感,作者想传达的也并非是爱,而是他更适合作为雪穗的结婚对象。雪穗给人的感觉就像是维纳斯的雕像,美丽却冷冰冰的,她甚至能够控制自己的情欲,假怀孕的事和结婚前期的甜蜜至少能够说明她和高宫的性生活没有不和谐,而为了和高宫离婚万般挑逗她都毫无反应,这一点在生理上都很难实现,真让我觉得可怕。
相比于雪穗,亮就显得有血有肉的多了。亮对于栗原的利用,以及在雪穗的唆使下给三个女孩留下了被侵犯的阴影,盗取别人的成果,都彰显着他是个不折不扣的诈骗犯、猥亵者、小偷。但他存了一点点温度,那就是对于友彦和中岛的好。如果说对于中岛好是因为她作为电脑店的员工完全清清白白,不牵扯进他的事,这点无可非议,但友彦不同,他犯过事且是盟友。我曾想过为什么亮极力反对友彦继续掺和他的事,而不是让友彦顶包,毕竟他曾把奈美江的住址透露给黑道头子。我只能把这解释为他仅存的善意,或许他对奈美江也有那一点愧疚之心,明明是三人一起走过来的,现在只剩下了两人,而他不能剥夺友彦活在白天的权利。反正他习惯了为别人而活。亮的身上带着一股殉道者的悲戚和坚定。而雪穗就是他的信仰。
说到两人的愿望,亮的愿望是在白天行走,能够真正感受到阳光的温暖和慈悲。雪穗也曾说过,她的世界只有黑夜,但有东西代替了太阳,有了这束光,她便不畏惧。我曾一度以为,这光就是亮司。但是仔细想来,这光应该是她的渴望,渴望拥有正常人,不,是远优于正常人的生活。雪穗是要所有人都为她倾倒对她示好,她甚至把这看成是一种赎罪方式,也是生存的必要条件,所以她做起那些卑劣的事理所当然。也许雪穗的心一直在黑夜里,但是实际的她一直都生活在白天,这点和亮截然不同,她希望能够把自己的所有都拉进白天,这却把亮永远的留在黑夜。而亮的愿望,虽然渺小但只要他一直为雪穗而活,就永远不会有实现的可能。但他甘之如饴,因为雪穗是他的光,白夜或者白天也无所谓了,他的愿望远不能和雪穗相比。标题说了,最极致的爱是共同犯罪,对亮来说也许是,但对于雪穗来说,却有待商榷。
她对于亮的情感相当复杂,绝不能是“爱”一个字能概括的了的。至于犯罪,她一直是那个置身事外的人,不是吗?亮的死,是对她最后的一点保护,所有跟她有关的犯罪证据,会伴随着他的离开,一同消失。
亮对于雪穗的感情,究竟是什么呢?曾有一位友人向我倾诉,只为一个人而活的活法实在是很轻松,但他却苦于该选择什么样的人。这个人在他的心里,已不能称为“人”了,ta必须是一个非具象化的形象,不会改变,也不会产生距离,但这个形象必须在这个人身上有寄托。也许对于亮而言,雪穗就是这样的一个存在。他把自己的信仰,变成了一位名为“雪穗”的美丽女子,他对她虔诚毫不背叛,甚至只对她产生性冲动,帮助她得偿所愿,包括结婚,毫无私心,连拥有她的想法都不曾有过。这是一种由喜爱,亏欠,愧疚,弥补,共存等各种感情长期发酵来的一种几近变态的爱。而对于雪穗来说,亮是她遭受非人待遇时,从天而降的神,也是因为她,亮背负上了弑父的罪名,而亮也是魔鬼的子嗣。而她,在经历了母亲的背叛,惨无人道的侵犯,和亲眼目睹了喜欢的人杀人之后,丧失了爱的能力。
只有不断向上爬,不停的走,才能让她真切的感到活着。而感情这种存在,已经离她远去了。还好亮在她身边,这种相互依存,完全信任对方的相处能给她足够的安全感。
在经历了难以想象的折磨后,亮和雪穗二人不约而同地清楚了一件事,自身的弱小。因为没钱没势,任人宰割,寸步难行。所以亮拼了命地寻找赚钱机遇,雪穗一心一意嫁入上流社会。他们早早地知道了成人法则,知道表面光鲜亮丽的上层阶级,有着各种各样的不堪,但他们都会被掩盖起来,无人知晓。权势不仅给他们带来安全感,更重要的是给他们带来活下去的目标,一旦停止追逐,往事就会如潮水袭来,遏制住他们的喉咙。
除了两位主人公,其他人物的刻画也入木三分。笹垣可以说是本书第二重要的人物,在前期他的形象是一个认真以至于咄咄逼人,有点察言观色能力和审讯技巧的一个不修边幅的警官。骨子里透露着一股对于真相的执念。所以当第二章以全新的名字开始描绘主人公二人的经历时,我就猜想这宗悬案最后会在笹垣的手下水落石出,果不其然。只是他毕竟是一个普通人,没有主人公二人在长期的合作产生的如一体般的默契,也不能理解这二人之间的羁绊,所以在最后一刻产生了失误。同样的还有筱冢,他算是全书唯一一个开了上帝视角的人,但他最后也还是差点被雪穗迷惑了。全书几乎所有的人,都被雪穗和亮危险的魅力所俘,不论男女。但他们,无一例外的被这二人伤害。正是这些配角的衬托才使得这二人如此震撼人心。
第一遍读《白夜行》,感受最多的,莫过于剧情的严谨,以及主人公的事迹带来的惊奇。再读,应该会有不同的感受。下次再看这本书,要多多思考其中角色的心理历程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