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网文

真相永远只有在你读到最后才知道—— 重读《无人生还》后才发现其他故事都是它的模样


(来源:亚马逊 KINDLE STORE 午夜文库 阿加莎·克里斯蒂作品《无人生还》封面)
真相永远只有在你读到最后才知道
—— 重读《无人生还》后才发现其他故事都是它的模样
写在前面
讲真,在浏览完毕作品大赛书单以后才发现自己只读过一本,真的惭愧,而且看到《无人生还》以后,居然已经忘记了谁才是凶手,于是抱着重新寻找真相的目的,我又再一次踏上了那座狂风与暴雨怒吼的士兵岛。
关于架构
其实,故事架构本身很简单,一群身份各异的人被困在一座暴风骤雨的孤岛上,这种写作手法或者是表现形式,在现在看来甚至有些俗套,诸如《名侦探柯南》中TV219中有一段便是致敬《无人生还》,读绫辻行人的“馆系列”作品,也会有类似的故事架构存在。
(来源:搜狐视频 TV219 被召集的名侦探 工藤新一VS怪盗基德)
(来源:亚马逊 KINDLE STORE 新星出版社 绫辻行人作品“馆系列”封面)
从小说再往别的艺术形式上联想,其实这种故事框架也比比皆是,诸如电影中的《大逃杀》、《饥饿游戏》,还有游戏《绝地求生》等,都具有极其相似的框架与核心含义,其背后的目的或多或少都有想探究人类在极端环境下人性的复杂变化。
 “士兵岛上正在进行一场荒野生存比赛,看看他们能不能在这个荒岛上住一个星期。所以如果岛上发出任何求救信号,镇上的居民都不用当真。

(来源:百度百科图库)
(来源:百度百科图库)
(来源:百度百科图库)
关于情节
1.
小岛
故事开始,一群人被不同的原因“安排”前往士兵岛,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叙述充满了阴谋的味道,让人忍不住读下去。
这座神秘的小岛也如同故事中登场的人物一样,充满了标签,百万富豪、军事机密、电影明星,都预示着它的不平凡。它是一座欲望之岛,主角们怀揣着自己不能说的秘密与欲望,踏上了这座岛屿。
“说起士兵岛, 似乎总带有某种魔力,单是这个名字就让人浮想联翩。来到岛上,与世隔绝,自成一个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你也许真就一辈子都回不去了!”
但当故事里这群人看到岛屿的第一刻,也是阿加莎·克里斯蒂第一次用人物视角亲眼看到士兵岛的时候,却和他们想象中的不同:
“完全出乎意料。她原以为要去的小岛离岸边不远,岛上建造了美丽的白色别墅。但是现在根本连别墅的影子都看不见,只能看见粗糙的黑色岩石和状似士兵头部的轮廓。这座岛似乎被不祥的气氛笼罩着。她不寒而栗。”
阿加莎·克里斯蒂在文中也不断暗暗地告诉我们,所谓欲望,当你越接近它的时候,它的面貌与真实模样也越清晰,当你深陷其中的时候,便已经无法回头。
“小岛的好处就在于与世隔绝,谁也别想独自离开,就像是来到了万事的归处。”
对岛的主人刻意的模糊描写,提高他们的神秘感,所有来到这个小岛的人们都好像与岛主人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好像都对此讳莫如深。
“提起主人和女主人,似乎给他们造成了奇怪的影响。”
2.
宣判
这群人在不断的互相试探中入住了小岛,他们仿佛都有自己的秘密,而阿加莎·克里斯蒂也在刻意的回避,仿佛在等待一场暴风雨的来临。
当突如其来的“宣判”来临,每个人仿佛都失了魂,而真正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这群人极力的狡辩自然是免不了的,所有人在故事的一开始都显得那么正义或者说是无辜。正如文中所说:
“看来我们都是些奉公守法、尽职尽责的优秀公民啊!”
当第一个受害者出现以后,每个人都变了,他们不再像自己所描述的毫无罪责,他们开始变得阴险和诡谲,按照他们自己的说法,他们并非十恶不赦之徒:
“有些犯罪行为处于法律的灰色地带”
3.
绝境
当然,突然发生的几起“意外死亡”,还没有对这群人造成什么困惑,但当他们察觉到“UNKNOWN”的目标是他们所有人的时候,整个小岛,或者说整个故事彻底开始变得灰暗与压抑,他们开始渐渐察觉这座岛上,可能会“无人生还”。
他们开始互相猜忌,人性的险恶也慢慢显露出来,你的某一个特征、或者是一个动作都被会解读、被下定义、被贴标签,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如同儿戏,因为在活命的前提下,一切都显得那么不重要。文中关于人性的一句描述也十分的经典:
“身上的人性被恐惧稀释。”
当不断的死亡事件降临,这群人逐渐走向疯狂,并反复被自己的“噩梦”所拷问,到底自己是否犯下了大罪,那些所谓的灰色地带,是否真的犯法,是否自己真的是恶魔。
当他们的人性完全泯灭的时候,他们便成了动物:
“难道你们看不出来吗?我们就是动物……从昨天晚上开始,我们已经不是人了。我们就是一群动物……”
4.
结局
阿加莎·克里斯蒂在正文中完全没有提到谁是凶手,而且你也很难猜出谁是凶手,就像最后一个幸存者说的那样,这仿佛是一场噩梦,在章节结束以后,阿加莎·克里斯蒂通过当局警察的案情讨论与“一个漂流瓶”将故事告诉了读者,当你读到结局的时候,你会忽然发现,阿加莎·克里斯蒂真正想要告诉我们的或许已经不是结局,而是想让我们去思考人性的善恶究竟为何,法律与正义的讨论,还将不断继续。
关于设计
曾经听说过这样一个说法,说不喜欢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原因是感觉她的故事都很有明显设计的痕迹,舞台引出,人物悉数登场,这些人物当中,大概率会出现“军人、医生、老师、富商、贵族”等极具刻板印象的角色,他们让人更容易有记忆点,每一个描写如同舞台剧,如同电影脚本,充满了特意安排的味道。
但我却特别喜欢这种感觉,究其原因还是在于文字作品与表演作品(话剧、电影)的关系,文学作品之所以迷人的点在于它给了人更多的想象空间,而很多文学作品改编成表演作品后给人的落差感,也来源于此,这种情况也可以从最近上映的《流浪地球》中窥见一斑,恢弘逼真的特效和略显突兀的剧情,让人有想去看原著的冲动,而表演作品的优势在于它更具有直接观感,更有视觉冲击力。那么,在文学作品中使用表演式的表现手法,会让人更有带入感,让你在读小说的时候,仿佛也在看一部电影,在欣赏一出身临其境的好戏。
其实对推理小说略有了解的人都知道,最著名的柯南·道尔《福尔摩斯探案集》的描写手法其实算是最基本的表现手法,很多诸如叙述性诡计的技巧,也是在后世的推理小说中才被广泛使用,当然最著名的还是阿加莎·克里斯蒂的《罗杰疑案》,其实《无人生还》的整体模式与《罗杰疑案》也算是相得益彰。
(来源:亚马逊KINDLESTORE午夜文库阿加莎·克里斯蒂作品《罗杰疑案》封面)
在大学时代,我曾试图阅读原英文版本的《福尔摩斯探案集》,但由于现代英文与旧时英文差距等原因放弃了,但还是能从原著中感受到一丝叙事上的贫乏,这种感觉到后来阅读阿加莎·克里斯蒂作品时,感觉更为深刻,因为你真的很难在阅读故事的过程中猜到谁是真凶,起码在阅读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作品时,我从没有真的猜对过。
后来看了著名的推理动画《冰菓》,才对这种理论深信不疑。
(来源:哔哩哔哩动画网番剧《冰菓》第9话古丘废村杀人事件)
关于文字
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书总是在不经意间透露给你很多的名言警句,它们似乎在暗示着故事情节,抑或是不经意间透露出阿加莎·克里斯蒂想要告诉我们的一些道理,而每每当你读完到以后,会沉思良久。
l “
平凡本分地度过余生,是多么无奈之举!犯法又如何?来,为犯法干一杯!”
l “要是一个男人连自己的命都要保不住了,哪儿还顾得上什么夫妻之情。”
l “像法官这种老年人,他们的求生欲望往往比年轻人要强烈得多”
l
“某个对正义怀有奇怪想法的人一直寻找那些法律无法制裁的人。”
关于人物
在阿加莎·克里斯蒂的故事中:
总有年轻貌美的姑娘,她们可能是爱情的傻白甜,但大多数都心机缜密,是绝对有能力的行动派。
总有成熟稳重的军人,他们都带着战争难以抹去的痕迹,他们果决、残忍,却又“弱不禁风”。
总有坚定不移的上帝信徒,他们时不时地虔诚默念几句圣经,但下一秒可能就会变成异端的狂徒。
总有些警探与侦探,他们往往在为读者们提供凶手的可能性,或者说是在不经意间迷惑读者们的视野。
这些人物看似有着刻板印象,但却总在你阅读的过程中被颠覆,让人深思。
写在最后
其实推理小说从诞生到现在,各种各样的诡计或者说手法,层出不穷,有些推理小说甚至褪去了自己推理小说的外衣,变成了其他类型的小说。当你看过那么多的推理作品以后,再看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作品时,你会发现那些手法的运用,在她的笔下那么自然,所有的真相都藏在了字里行间,看似刻意安排,其实顺其自然,最后合上书页,才发现那些曾经看过的推理动画、电影或是小说中奇巧的设计都来源于这个叫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女人。
(来源:百度百科图库)
文章写得零零碎碎,实在浅薄,但确实是我的真实理解与思考,谢谢你的阅读。
(PS:专栏头图来自百度图片 《无人生还》剧照)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