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网文

读书笔记︱《局外人》——给理想主义的你足够的意淫与思考(3)

李健和《异乡人》(另一译名) 小说《异乡人》另有译本《局外人》(便是我读的译本),加缪的成名作,26岁写成。阿尔贝·加缪(Albert Camus,1913年11月7日—1960年1月4日),法国作家、哲学家,存在主义文学、“荒诞哲学”的代表人物。主要作品有《局外人》、《鼠疫》、《西西弗的神话》等(有机会会写一篇《鼠疫》的读书笔记,不过对于《西西弗的神话》,因为它系统地阐述 “荒诞”,看的一知半解,不准备开刀)。封面帅气富有魅力,可惜年仅47岁。
加缪 在这里,不写存在主义,也不写荒诞概念,不评价其中想表达的意思与价值意义,仅仅记录读这本书时、以及读这本书后所想到的,甚至回过头来想想(因为这句是写完之后补充的)所想到的理想主义困惑、个人看法似乎与文章不完全对应。曾读到过一段文字,大意是:先哲以后便没了新的思想,后世无数的人只是在变换着不同的表达而已(如果哪天记起了,回来补充,向原作者抱拳)。如此,我可以安心地说,以下绝不是什么新鲜文字,仅仅是无数的人说过的话而已。
“我知道这世界我无处容身,只是,你凭什么审判我的灵魂?”这是封面上的话,可惜我看的版本没有,当然,这并不影响什么。因为文章开头那第一句“今天,妈妈死了。也许是在昨天,我搞不清。”就足以让它名声大噪。
加缪-《异乡人》 《局外人》的故事相当简单:默尔索在生活中各个方面都表现的如同局外人一般,后来默尔索开枪杀了人,而律师的辩护、法庭审判,却都是围绕着母亲去世那天他的表现,没有过多了解枪杀的来龙去脉,就因这所谓的道德原因判处他死刑,让人不解法理何在。然后,默尔索仍如同局外人一般拒绝上诉、拒绝忏悔。文章最后以默尔索内心想法所做的大篇幅的描述,可谓高潮至极、相当精彩。
漫画《局外人》-在监狱内 默尔索是一个“格格不入”的人,可是,在我的眼中、甚至于揣测一下在别的部分读者眼中,并没有不解与愤怒,丝毫没有产生疏离感(疏离感这个词在“人生是一出悲剧还是一出喜剧”的辩论中了解,感觉此处适用),而其实,文中多处体现着默尔索很爱母亲、甚至爱大多数的世人,只是这种爱表现的不那么明显、不符合所谓一般规律而已。
读这本书的时候想起(事实上文字与本书的内容并不是100%搭,但却给我似曾相识的一致感)曾摘录过《本色》(乐嘉著)一书中的文字:
作为一个试图追求独特的人,我曾经在这条路上走得异常艰辛;我冷眼看着那些不假思索就可随便砍掉自己的内心需求以便达成他们目标的人,一面鄙视他们的现实和世故,一面责问自己为何不能像他们那样;无论如何,我都想不明白这当中的是非曲直;我和自己的内心拼命做斗争。
而这种追求独特的困惑,让我想到理想主义。
特立独行 理想主义的反义词是现实主义,其实这两个词本身没有被定义为好与坏。理想主义常被定义为“虚”的,被认为不切实际,百度百科甚至给出理想主义是乌托邦主义的来源,又名保守主义;“现实”一词也总是被习惯性贴上“利己、冷漠、世故、复杂”的标签。理想主义这个词本身并没有那么明确的定义,而且理想主义被常常与理想混淆,比如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困惑:我喜欢艺术,可是家里人让我找份踏实的工作。这一类“我喜欢什么,可是现实给了我诸多阻碍”中的“我喜欢什么”,其实并不是我所认为的理想主义。我所认为的「理想主义」(此处开始以及下文都是以这个我所认为的理想主义的定义为基础进行讲述的,也许这种定义不符合一些哲学、社会学什么的概念)是基于共同善、普遍适用的公正法则的信仰与追求。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