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网文

熔炉——异邦人的咸阳

2023-03-26大秦帝国秦汉战国策东周列国志 来源:百合文库

0.众所周知,秦国是一个熔炉;而秦王,则是个烧锅炉的。
大约像这样……
1.那年,长公子问秦王:“为什么秦国的丞相都是外国人?”
秦王回答:“因为秦国人不读书啊。”
确实,自商鞅变法以来,秦人除了打仗,就是种田……
“那就让秦国人读书啊!”
“扯淡!书看多了,就会造反!”
“那如何应对本土人才缺失?”
“咋办?从六国引进呗。”
于是秦国这个熔炉,容纳了五湖四海的人,赵国人,魏国人,韩国人,楚国人……也装着形形色色的人,鸡鸣狗盗,漂泊游子,倾国名士,旷世大儒……
而咸阳,也成了一个最不排外的城市。
2. 那年,函谷关工作人员给六国人颁发签证发到手软。
那年,秦王看着鱼贯而入的人群,笑出了抬头纹。
那年,他的自豪感和成就感犹如他修的万里长城延绵不绝,他差点就说出了:“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秦王一边搅和着炉子,一边说:“不要让他们成为无根的浮萍,要让他们宾至如归,在秦国这片热土上生根发芽。”
时间久了,宗室不开心了,嚷嚷着:“秦国何时成了异国人的天下?“。借着一桩间谍案,要求逐客。
但反对的声音也此起彼伏:“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没有海纳百川的胸怀,就不要夸下吞吐天地的海口!”
这则朝令夕改的逐客令被紧急叫停了,成了一则饭后的笑话。
当然,自立国以来就接纳、依靠异国人的秦国,居然要驱逐异国人这件事情本身就是个笑话。
3.那年,咸阳有四个外国人,两个楚国人和两个韩国人。
一个外戚,一个客卿,一个外使和一个外籍工程师,从这四个名称就能听出他们的外人身份。当然,在昌平君眼里,宗室以外,都是外人。
(1)昌平君——芈启【1】,一个土生土长的老秦人,操着一口纯正的咸阳口音,梳着秦国的中分发型,还做着秦国的丞相。却挂着一个芈姓,流淌着楚国的血。
他很明白自己的身份:一个制约宗室的平衡木。在秦国,一个外戚能做到丞相这样位极人臣的,没几个;临了还能全身而退的,更没几个。这一点,他也很清楚。
所以,昌平君成了一个毫无归属感的秦国人,但更多的时候他觉得自己是个楚国人,身在咸阳,心在他乡,素未谋面的故乡在远方召唤着他。
(2)客卿——李斯,一个地地道道的楚国人。比起沉湎于虚无缥缈的故乡情结,他更想拒绝平庸。他自认为这辈子做的最正确的事就是背井离乡成为一名咸漂,因为咸阳意味着希望,这里,一切皆有可能。
与昌平君不同,在昌平君眼中,维系他与故乡的,是血缘;而于李斯而言,能实现人生价值的地方,即家园。
(3)外使——韩非,一个从姓氏就能看出的韩国人,虽然在他的有生之年,至始至终从未背叛过他的母国韩国,但韩国从一开始就彻彻底底地抛弃了他。
迫于秦王的恐吓,韩王将韩非派遣到了咸阳,但韩非最不想去的地方就是咸阳,毕竟咸阳对他真的不太友好。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