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网文

【轻评论】学园武斗祭的泡沫与挽歌,评《学战都市Asterisk》(2)

《学战》的设定要从容一些,毕竟上面有人。简单描述一下前因:天灾(也可能是人祸)“落星雨”带来了新能源“万应素”,引发世界格局的剧变,控制新能源的几家寡头建立了新秩序;同时还产生了超能力者“星脉世代”,可以直接运用新能源去做这样那样的事。为了有效控制这些星脉世代,顺便挣钱,六家寡头各建一所学校,组成了学战都市“Asterisk”。简明的设定里蕴含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大道理,同时为秩序的维护与破坏设置了许多关节。
相比之下,同时代的《铳皇无尽的法夫纳》虽然也有风格相近的设定,但格局完全没有展开到社会的角度,只是简单地弄了个“一定年龄以上就会失去力量”来强行把故事锁定在学校、学生身上。虽然也算是能自圆其说,但格局太小,导致后期的展开乏力。
再下降到人物的层面。学园都市体系的优势在于,可以灵活地在任意两个角色之间连线。人物关系想怎么建就怎么建,无论是在学园内才认识,还是入学前就认识,于情于理都说得通。上条当麻在学园都市里溜达了一两年,有名有姓的人认识了得有小一百个。即便去掉上条牵的主线,去看看其他分支剧情,一样会有好几个暗部打得有来有回。镜头移到哪,哪里就有戏,绝对不会陷入没东西可写的尴尬处境。
《学战》充分利用了这个优势,星武祭与天雾遥两条主线串起了绝大多数登场人物。在开后宫之外,还有许许多多意想不到的羁绊。比如说尤莉丝和奥菲丽娅、克劳蒂雅和列缇希亚、天雾和莲城寺柚阳的关系,就在不止一处剧情里发挥了关键作用。
有一个说法叫“六度分割理论”,意思是“你至多只要通过六个人就能认识全世界的任意一个人”。当然这个理论基于世界人口的数量级,放在《学战》里面,一个中介足够。照着这个思路,就可以得心应手地添加新人物了。
综上,学园都市是一种“有界无限”的体系。在设定上,学园都市体系看似有一个固定的边界,但边界圈起的范围对于轻小说太大了,以至于穷尽整部作品也难以踏足每一处、结识每一人,从而作者可以向其中任意添加并利用各种各样光怪陆离的要素,而不必太担心这些要素相互矛盾。由此,作品内容得到极大丰富。
2. 好用的就要一直用下去虽说要素众多,但若没有清晰的故事主线,作者和读者都容易手忙脚乱。不要说《魔禁》的主线不明确也没事,这正是《魔禁》作为先行者不可复制的一部分。业界可以容忍《魔禁》这么做,不意味着后继者胡乱操作也能被容忍。下面,我们来梳理《学战》的整体思路。
像《学战》这样的作品,显然不是日常系,但也不是普通意义上的“武戏”。私以为,依据是否有超能力战斗要素来区分作品,实在过于肤浅,很难反映作品的框架结构。要是兼顾简易性与准确性,倒不如依据是否存在“校园”来分类,把轻小说分为“校园系”与“其他”。
校园系作品的省心之处,自然在于目标读者都在上或者刚刚上过学,从而有许多信息都是不证自明的,可以直接默认读者都懂。同时,学校本身也是个省心的地方,同学之间不会有太多利益纠纷,学生与老师之间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上下级,氛围相对比较轻松。最后,学校往往附带“成长”的意味,暗合了不少轻小说的主题。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