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网文

中国古代生活之师爷的前世今生(一)无幕不成衙

2023-03-27文化鲁迅曾国藩汪精卫师爷 来源:百合文库

师爷,是明淆时代地方宦署中的主管官吏(主)聘靖的帮助自己处理刑名、钱谷、文牍等享务的无官职的佐理人员。师爷郭具有的刑名律例(法律)、钱粮会计财会文书案牍等方面的专门知识和才能辅佐主官称为作辖、佐治或佐幕。
师爷又称为幕友、幕宾、客、磊僚、宾、宾师、西宾、西席、老夫子、幕府友等。其中幕友、幕宾、幕客的稱呼均见于法爷文献。
师爷,是社会上对幕友的给称,也是最普通、最流行的一个称谓。师爷还自称屠书、轎笔。师爷班子,称为幕府。聘谲师的主官,称为幕主。师爷暨始于明代中晚期,兴盛于清朝一代,没落、衰亡于清末民初,在中国古代社会中活跃了大约300年的时间。
一般认为,师爷发端于明朝中晚期,但这方面的史料较少,明代中期哲学家玉守仁说:“凡荐贤于朝,与自己用人自不同。自己用人、权度在我,故虽小人而有才者亦可器使。”《王文成公全集》十五《答方叔贤》)当代明清郑天挺认为,王守匚所的自己用人·就是师爷性质幂府人才。也就是说在王守仁所处的时代,即明朝中期,已经有了师爷。当代台湾学廖全吉硏究清代帮府制度多年、据他考证认为师爷发端于明朝中晚期。
明代名文人、书画家徐涓,一般被认为是一位早期师爷。明代嘉靖年,山秀才徐渭被浙闽总督兼浙江巡抚胡宗宪聘入幕府。据《明史·徐涓传》记载,徐渭被聘时,是个很有名气的秀才入总督胡宗宪幕腐后掌管书记,即负费起草文书牍等工作。他曾为胡宗宪起草一份给嘉靖皇帝的奏章,嘉靖皇帝阅后大悅,从此嘉靖皇帝更加宠胡宗先宪,胡宗宪也更倚重徐渭。从《明史》的这些记载看,徐渭以一介书生佐宫办事,掌理文牍,已具备了师爷的一些基本特征,可以视为早期师爷。但是徐渭入幕这种情况在当时并不普通所师爷。因为“幕僚”有二义,既可能指师爷,也可能指协助主管官员办公的蒲佐宫员。所以,此“幕僚”不宜坐实即师爷。如果将这条材料提及的年代于徐渭入幕的年代结合起来,都在明嘉靖年间,那么这材料中的“幕僚也有可能指的就是徐渭式的师爷。
清代是师爷的全盛时代。清代地方主管宫吏,上至总督巡抚,下到知州、知县,都要聘请若干位师爷帮助自己处理政务。以州县而论,清代全国共有1500多个州县,绝大多数州县都有师爷,每一州县的师爷少则二、三人,多则十数人,合计全国州县师爷不下万人。如果再加上总督、巡抚、布政司、按察司、知府等衙门中的师爷,数量就更可观了。这是一支庞大的师爷队伍。清代社会上流行谚语:“无幕不成衙”。“幕”指幕友,即师爷,“衙”即衙门,此处专指地方衙门。意思是说,一个衙门如果没有师爷,也就不成其为衙门,也就是说,有衙门定有师爷。台湾人李伯元所著小说《文明小史》第三十回写道:“什么叫做“作幕“就是各省的那些衙门,无论大小,总有一位刑名老夫子,一位钱谷老夫子“作幕”就是当师爷,刑名、钱徐老夫子是师爷中最要的两种。《文明小史》说的,实际也是“无幕不成衙”的意思,”无幕不成衙”,可说是清代师爷兴盛景况的一种形象、概括的说法。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