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网文

我为什么那么厌恶李少红的《红楼梦》part2:不要跟我提服饰精美!

2023-04-03红楼梦唯美李少红服饰 来源:百合文库
第二章 服装与色彩
第一节 古代衣料初探
10拥趸者经常会说10的服装就是按照原著中描写的来的,或者就是按照古代形制来的,古人穿的衣服就是这样云云。如果详细地告诉他们历朝历代服装到底是什么样,他们又会以开篇那句“无朝代年纪可考”来反驳。
诚然,曹雪芹在描写服饰的时候写得很模糊,但总体上是偏向明代的,服装毕竟还是古人的着装,就算有创新意识,也应该符合故事内容,符合人物设定。
首先要说的就是衣料,10的料子出现了大量的亮片和蕾丝。不是说蕾丝亮片不好,而是这种感觉很诡异,我们中国传统料子是多么丰富多么瑰丽,何至于穿这个?
蕾丝亮片黑裙总有人说要勇于创新,那么创新需不需要考虑人物和四季变化?
林黛玉体弱多病,热天还穿“夹”的,也就是那种两层的衣服。10里的黛玉罕见冬衣,日常穿着纱裙,还是V领,这符合人物设置?
寒冬腊月的深V纱裙被现在的古装偶像剧影响,很多人认为服装随便穿,只要大致有那个意思就可以了,谁还能一比一还原?正是这种不良风气助长影视作品敷衍观众,劣币驱逐良币,我们看到的东西只会越来越差。一比一还原古代服饰的电视剧也不是没有,央视《水浒传》、《贞观之治》、《长安十二时辰》,再古早一些的《唐明皇》、92电影《杨贵妃》,哪个不是精心设计的?
孙机先生在沈从文先生百年诞辰纪念会上的演讲中有这么一段话:
我国历史悠久,无数古圣先贤、仁人志士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他们永远是激励我们前进的榜样,但由于我国古代留下来的写实的人像作品不多,所以提到一些著名的历史人物时,我们头脑里往往浮现不出他们的身影。而且,我们的美术界也没有形成创作史诗性的历史人物画的传统,山水画里那些背着手看瀑布的老头只不过是一个符号。清代的仕女画,无论是“麻姑祝寿”的麻姑,还是画“黛玉葬花”的黛玉,几乎是同样的打扮,毫无时代特点而言。一些大师级的艺术家在这方面也不甚在意,比如徐悲鸿先生画的《田横与五百壮士》,画中的田横穿着隋唐才流行的圆领袍,配着明代式样的宝剑。可田横是秦末汉初的人,那件圆领袍比他的年代晚了约八百年,那把剑比他的年代晚了约一千五六百年;要是再晚五六百年,他就该戴上墨镜、别上手枪了。这能说是田横吗?或许有人认为:画家不是历史学家,不能用“历史”或“考古”的框架来要求。
但您画历史画难道可以不懂历史吗?不清楚所画的对象,不明白当时的制度,不理解事件的原委,张冠李戴,汉唐宋元一锅乱煮,如何通过画笔描绘出先贤的风采,升华出历史的精髓呢?通过您的画将一些混乱的概念不负责地抛给观众,这和卖文化假药有什么两样?影视界受到“戏说”之风的冲击,更是一个重灾区。比如电视上播出的《三国演义》曹操头盔顶部装有一对犄角形物,这种装饰中国古代绝对没有,纯属日本式样,他们称之为“锹形”,是镰仓时代,也就是13世纪才出现的。曹操是二世纪中叶到三世纪初叶的人,根本没见过这种东西。所以荧幕上出现曹操与刘备开战的场面时,就像一个耀武扬威的古代日本军官在追杀中国兵,让人看了很不是味。再如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拍摄的《马可波罗》,一位资深的艺术家兼学者扮演忽必烈。在许多镜头里都戴着帽子,扮相还看得过去。
一次忽然摘下帽来,竟露出一个大光头,就是北京俗话的"秃瓢"。忽必烈哪里是这样的呀!他应该剃“婆焦”,两鬓垂下用小辫子绕成的发环。这样一个学者型的名演员及他背后的中外导演,竟连七百多年前中国最高统治者之具有民族特征的发型也缺乏概念,令人感到可叹,说明这个问题应引起注意。这种情况其实相当普遍,这就使“古代”在人们心目中变得相当模糊,如果所一个民族、特别是其知识界如果对自己的历史只有模糊的印象,那就不仅是可叹而是可悲了。
我觉得这就是我要写下去的理由。
首先说衣料。
(一)葛麻
葛,硬挺,凉爽,具有较好的吸湿性能,多用于制作夏衣。
葛有粗细之分,絺,较细;綌,较粗。但絺綌都只是居家的衣服,外出必须加一件罩衣。
孔府藏明朝本色葛袍麻,有雌雄之分,雌者质地粗硬,名苴麻,主要用于贫者,贵族用它做丧服,故称披麻戴孝。雄者名牡麻,通常用来做夏衣。
明褐麻短衫在棉布出现之前,麻布是主要衣料,所以穿麻布的庶民阶层也称作“布衣”。
(二)棉布
棉布即用棉纱织成的布,是各类棉纺织品的总称。它的优点是轻松保暖,柔和贴身、吸湿性、透气性甚佳。它的缺点则是易缩、易皱,外观上不大挺括美观,在穿著时必须时常熨烫。
棉布在中国出现的比较晚,元朝时期才在中原普及,洪武年间棉花才走进寻常百姓家。
棉布有粗细之分,细者可媲美丝绸,最富盛名的是江苏的松江布,松江布不仅有平纹还有斜纹,有单色也有彩色,有的还织精美的图案,比绫锦还要贵。棉布流行之后就取代了麻布,粗棉布成为庶民阶层的主要衣料。
(三)丝帛
丝帛是丝织物,种类很多。
1、纱
纱是疏朗轻薄有孔的平纹丝织物,在同样大小的丝织物里,纱所用的丝最少,最出名的就是那件马王堆出土的素纱单衣,一件成人衣服才重49克。因为纱轻薄,一般做夏衣,也用来做内衣,衣服的衬里。贾府把纱当窗纱,被刘姥姥念佛说可惜。王熙凤就穿着大红绵纱袄子襟儿,她认为这薄片子并不怎么样,她还送了刘姥姥实地子月白纱做里子。
明·月白色暗花纱比甲宝玉夏日穿藕荷纱衫、银红纱衫子,挨打时穿的是绿纱小衣。
孔府藏红纱飞鱼袍2、縠
縠是一种平纹起绉的丝织物,也称绉。在织造前将丝线卷缩,或者强捻丝线令丝线收缩起绉。縠不易贴体,不畏汗湿,凤姐登场时,就穿的翡翠撒花洋绉裙。
雪青湖绉彩绣织裙3、罗
罗的加工工艺比纱縠复杂,纬丝保持平直,经丝纠绞,在表面形成椒形孔眼。辨别纱与罗主要看孔,方孔曰纱,椒孔曰罗。罗孔眼稳定,牢固耐用,常用来做帐幔、衬衣、鞋袜、裙裤。贾母就曾提到过软烟罗:“那个软烟罗只有四样颜色:一样雨过天晴,一样秋香色,一样松绿的,一样就是银红的。若是做了帐子,糊了窗屉,远远的看着,就似烟雾一样,所以叫作‘软烟罗’,那银红的又叫作‘霞影纱’。如今上用的府纱也没有这样软厚轻密的了。”贾母用银红色的软烟罗给黛玉做了窗纱,要青色的给自己做了帐子。
明赤色罗朝服4、绢
绢的特点是轻薄细密,平滑光洁,坚固硬挺,色泽柔和,多用做巾帽衣履。绢有粗细之分,细的叫缟、纨,多用来做面料。粗的叫绨,多用来做里子。
明白色素绢镶青缘褙子5、绮
绮是有花纹的丝织品。绮质地柔软,色泽温和,适宜做妇女的衣裙。《陌上桑》云:紫绮为上襦,缃绮为下裙。波斯人最早称中国为Cini,可能来自于绮。自魏晋以后,绮在生活中便极少出现,与它类似的织物称谓逐渐被“绫”所取代。
马王堆绮地乘云绣绮6、绫
绫从绮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绫的表面有山形的斜路,像冰凌一样,所以叫绫。红楼梦中最常见的衣料就是绫。鸳鸯穿水红绫袄,袭人穿白绫细裙,宝玉穿松花撒花绫裤,宝钗的葱黄绫棉裙,以及香菱那条被弄脏了的石榴红绫裙。绫柔软光滑,花纹美观,样式也较多。
明赭红色浮花绫凤纹补女袍清宫藏白色绫画花蝶夹袜7、缎
缎类织物是丝绸产品中技术最为复杂,织物外观最为绚丽多彩,工艺水平最高级的大类品种。缎的特点是厚实坚固,光亮平滑,适合做各种外衣。主要品种有闪缎、蟒缎、库缎、倭缎、暗花缎、织金妆花缎等。贾家的丫鬟们多穿青缎背心,王夫人则用青缎做屋里的靠背引枕,宝黛初见的时候宝玉就穿着一双青缎粉底小朝靴,凤姐初次登场的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褃袄就是妆花缎。
清红地织金牡丹妆花缎8、锦
锦用彩色经纬丝织出各种图案花纹,采用的颜色在两种以上,最多达到数十种,有的还织入金银线缕,生产工艺要求高,织造难度大,所以它是古代最贵重的织物。南京云锦、 广西壮锦、苏州宋锦、成都蜀锦为四大名锦。曹雪芹曹家所任的江宁织造就是为宫中供应织品和绸缎的皇商,云锦在元、明、清三朝均为皇家御用品贡品。宝玉的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红箭袖应是云锦。贾家常用锦做衣服边,还有靠背之类的。
南京云锦博物馆江宁织造云锦龙袍9、刻丝
又称缂丝,是中国丝绸艺术品中的精华。这是一种经彩纬显现花纹,形成花纹边界,具有犹如雕琢缕刻的效果,且富双面立体感的丝织工艺品。它以生蚕丝为经线,彩色熟丝为纬线,采用通经回纬的方法织成:纬丝按照预先描绘的图案,各色纬丝仅于图案花纹需要处与经丝交织不贯通全幅,用多把小梭子按图案色彩分别挖织,使织物上花纹与素地、色与色之间呈现一些刀具镂断断痕的形象。
缂丝工艺凤姐常穿刻丝,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石青刻丝灰鼠披风,石青刻丝八团天马皮褂子。袭人奔丧的时候穿了件桃红百子刻丝银鼠袄子。
清后妃吉服·大红刻丝八团金龙单袍(四)皮毛
皮毛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毛纺织物,一种是连皮带毛一起处理。
1、裘
裘就是皮衣,有毛的一面朝向外。裘有贵贱之别,历朝历代对穿裘都有不同的规定,清康熙年间规定:貉裘、猞猁狲非亲王大臣不能服,天马、狐裘、妆花缎非职官不能服,貂帽、貂领、素花缎非士子不能服,染色鼠狐帽非良家不能服,所不禁者为獭皮,黄鼠帽而已。
①天马皮,集白狐腋下所制成的叫天马皮。凤姐有件石青刻丝八团天马皮褂子,这里的天马皮指的是衣服里子,外面的是刻丝面。
蓝缎妆花彩云金龙纹天马皮男朝袍②乌云豹,集狐项下深温黑白成文的细毛为裘,叫做乌云豹。宝玉那件雀金裘,贾母叫它乌云豹氅衣。有人一直奇怪说乌云豹是狐狸皮,怎么又说是孔雀毛织的呢?我还看见了篇论文论证乌云豹并不指皮毛,而是指颜色。其实雀金呢是面子,乌云豹是里子。皮毛本来就是为了保暖的,自然要贴身才暖和。湘云那件貂鼠脑袋面子、大毛黑灰鼠里子两面都是皮毛,所以叫里外发烧大褂子。
③海龙皮,其实是海獭的皮,清朝人管海獭叫海龙。宝玉有一件海龙皮小小鹰膀褂。
海龙皮毯子④凫靥裘,湘云说是野鸭子头上的毛做的,清秦福亭《闻见瓣香录》丁集载:鸭头裘,翠光闪烁,艳丽异常,达官多为马褂,于马上衣之,遇雨不濡,但不暖,外耀而已。沈从文先生在《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中也提到这件裘皮的制作工艺,认为此裘不是织的,是用野鸭子脸颊部毛剪贴重叠做成的。
北京博物馆藏凫靥裘褂2、毡
用羊毛、驼毛、兔毛、牦牛毛等为原料,入沸水搓洗浸泡,使之相粘,然后用木板固定成块,再碾压挤压,形成片状,被称为毡。红楼梦中最出名的就是大红猩猩毡。猩猩可认为是猩红之色,也可认为是类似于猩猩毛的一种原料。清朝养心殿造办处记录用猩猩毡做帘子幔子,用来保暖,贾家各屋里也有猩红毡帘。每到下雪时,贾府必备大红猩猩毡。
山羊绒来源doubian手扶拖拉机斯基手工制作
山羊绒来源doubian手扶拖拉机斯基手工制作
羊绒毡衣3、毛织物
毛织物先秦就有,《诗经》中已经出现了“毳”,毳衣就是兽毛织成的,精良的毛织物叫罽,可以织出花纹,粗糙的毛织物叫褐,多为庶民所穿。《五柳先生传》中就说:短褐穿结。
具体谈论红楼梦中出现的毛织物:
①羽缎羽纱
西方国家进贡的衣料,寻常人家不会有。毛纺织物,在经过织造处理后,表面挺括光亮,像雨衣一样能抖落水渍,常被误认为是鸟羽所做。疏细者称羽纱,厚密者称羽缎,亦称羽毛缎。芦雪庵一回,黛玉穿大红羽纱面白狐狸里的鹤氅。贾家姐妹穿的主要是大红猩猩毡与羽毛缎斗篷。
87红楼梦剧照②哆罗呢
哆罗呢,又名哆罗绒,是西方的一种宽幅毛呢类织物。这类织物以羊毛为原料,织物组织分为平纹、斜纹,以平纹居多。成品需两个步骤完成,初按织物既定的组织进行织造,再用特制的工具在织物的表面上进行捣毛,以使织物表面呈现毛绒状,以有效增加毛织物的松软度。后经染色、印花等工艺,最终成为实用性与艺术性兼而有之的毛呢子。宝玉有一件荔色哆罗呢的狐皮袄子,芦雪庵联诗时李纨穿了青哆罗呢对襟褂子。因为是进口料子,所以哆罗呢低调奢华。
清·红哆罗呢绣花卉炕毯③洋线番羓丝
这是一种用丝线和毛线混合的织物。从洋与番两字看来,这个料子是进口的。羓,古代中国传说中的一种珍贵的羊,番羓,应该是外国羊。所以宝钗这件衣料非同一般,进口东西不是一般人穿得起的,而且这件织物还非常精致:莲青斗纹锦上添花,是复杂的纹织物,莲青是指颜色,斗纹是它整体的图案,这些斗纹则是由细密的花纹组成的。莲青色接近紫色,这种颜色在一片大红之中显得格外不同。
现代莲青色丝巾莲青色④雀金呢
书中说是哦啰斯国进口的。贾母说是拿孔雀毛拈了线织的,后来晴雯在补的时候,说这是孔雀金线织的,后来她用孔雀金线补了起来。我国自南北朝就有了孔雀羽线的工艺,选取孔雀尾巴上的翠绒,以丝线为线芯,将丝线和孔雀羽丝捻合而成。孔雀羽线不褪色,在光的折射之下不同的角度还会呈现出不同的色彩,至明清时期,多用于织绣皇帝或王公贵族袍服上的云龙纹。明朝万历帝就有一件孔雀羽织金妆花纱龙袍料,后来专家特地从动物园大量收集孔雀脱落的羽毛,一根一根地手工将羽毛和丝线捻在一起,复制出了整件龙袍所需的孔雀丝线,用真金线、孔雀羽线和五彩丝绒盘织出金翠交辉的团龙。
复制品“织金孔雀羽妆花纱龙袍料”局部孔雀羽线宝玉的雀金裘,面子“金翠辉煌,碧彩闪灼”,里子是乌云豹,漂亮又保暖,又因为材质特殊,所以外面的裁缝绣匠都不认得。
说完了这么多衣料,便忍不住说10的问题。特别是芦雪庵联诗一回,人人穿一个红斗篷。其实这一块很难表现,哆罗呢、凫靥裘、羽缎、羽纱,猩猩毡……我们当然不能强求真的用那些料子,但好歹区别一下。宝钗的莲青色,李纨的青色,宝琴的金翠辉煌,这三个不一样得突出表现。但10里,李纨似乎还穿着她赏菊穿的那一件,宝琴宝钗跟众人一样的红披风。我说这是批发布,太廉价,有10粉当时就不乐意了,我问他羽毛缎斗篷和大红猩猩毡一样吗?他说我不懂就自己好好去查。
10版剧照如果了解,就会发现先辈的东西实在太漂亮了,太丰富了,于是10里的大制作是个什么?
刚刚看到一句话:只有真正有历史,有传承的国家,才能有真正的贵族世家。有了贵族世家的中国,才能有一部真正的有贵气的《红楼梦》电视剧。
我们有历史,但传承呢?
曹家任江宁织造,所以曹雪芹对衣料,对纺织技术,对颜色这些东西太熟悉了,堪称信手拈来,他在这一层面为我们展示了服饰的魅力,服饰也是一种文化。
参考文献:
清 刘廷玑《在园杂志》
高春明 《中国古代的平民服装》
王维堤 《中国古代服饰文化》
因为文中涉及很多专业知识,我个人能力有限,如果有错误疏漏之处,请大家指正提醒。
-------------衣料·丸-------------
文:祁门小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