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网文

从贾宝玉的思想变化,看红楼梦里的入世与出世

2023-04-26红楼梦贾宝玉 来源:百合文库

《红楼梦》书“大旨谈情”,作者说“因情孽而缮此一书”,欲 “将儿女真情发泄一二”。
起因是石头因为“凡心日炽”,逐让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携入红尘,虽然投身到“诗礼簪缨之族,温柔富贵之乡”,最后“究竟是到头一梦,万境归空”于是有了这一段“历尽离合悲欢、炎凉世态”的故事。
一、跳脱红尘岂非易
《甲戌本凡例》开篇自述: “今风尘碌碌,一事无成,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考较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于我之上。何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钗哉?实愧则有馀,悔又无益之大无可如何之日也!当此,则自欲将已往所赖天恩祖德,锦衣纨袴之时,饫甘餍肥之日,背父兄教育之恩,负师友规训之德,以至今日一技无成,半生潦倒之罪,编述一集,以告天下人:我之罪固不免,然闺阁中本自历历有人,万不可因我之不肖,自护己短,一并使其泯灭也。虽今日之茅椽蓬牖,瓦灶绳床,其晨夕风露,阶柳庭花,亦未有妨我之襟怀笔墨者。虽我未学,下笔无文,又何妨用假语村言,敷演出一段故事来,亦可使闺阁昭传,复可悦世之目,破人愁闷,不亦宜乎?”
当“宝玉”历完劫,回归到石头,他忘不了前世这段经历,因而他写下了“石头记”,空空道人阅后竟然“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遂易名为情僧,改《石头记》为《情僧录》”。
宋释祖钦有诗云:“惟道是从,惟心是宗。空即是色,色即是空。梦幻了了,来去匆匆。水中之月,树上之风。作如是观,无塞不通”。又“情尘未脱,有眼如盲”。
石头脱离了情尘,但是他放不下闺阁中的历历之人——《金陵十二钗》,所以他为她们昭传——《风月宝鉴》。空空道人虽然不入情尘,却因了《石头记》的故事,将自己诩为“情僧”,书名也易为《情僧传》。
插一段文字,明代中后期文学作品中,佛道通常是融合的。一方面和当时的风气有关,比如龙门第八代宗师伍沖虛(1574—1644),习全真派功法,同时也参禅学,曾著《仙佛合宗》,其师曹还阳有“仙佛合宗全旨”传给他。
明代文学家戏曲家兼养生专家高濂(1573-1620),其传奇《玉簪记》,道姑陈妙常却口呼“阿弥陀佛”。 《红楼梦》中的佛道混为一谈也正是时代特性的体现。虽然满清后来成为帝国的统治者,但文化是一脉相传下来的,马背民族依然延续的是汉民族的文化。何况短短的百年之内遗民文化尚存。
二、似证非证《庄子因》
贾宝玉真的悟空了吗?第七十七回“宝玉至终一直全作如是想,所以始于情终于悟者,既能终于悟而止,则情不得滥漫而涉于淫佚之事矣。”悟是悟了,但是他们都放不下!真正的悟空,是一切“了了”,是 “不立文字”,是“拈花一笑”的“不语”。
“你证我证,心证意证。是无有证,斯可云证。无可云证,是立足境。”[蒙双行夹批:宝玉悟禅亦由情,读书亦由情,读《庄》亦由情]。可笑。写毕,自虽解悟,又恐人看此不解,[庚辰双行夹批:自悟则自了,又何用人亦解哉?此正是犹未正觉大悟也]。因此亦填一支《寄生草》,也写在偈后:无我原非你,从他不解伊。肆行无碍凭来去。茫茫着甚悲愁喜,纷纷说甚亲疏密。从前碌碌却因何,到如今回头试想真无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