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网文

正德曰(十五)告诉刘瑾,我为什么选择了李东阳

2023-04-27 来源:百合文库
太阳照常升起,哪怕你起不了床。第二天费劲起床的时候,我特意看了下屋外,并不是一个艳阳天,准确的气象术语,应该是多云。这没有什么关系,我对自己说,“云从龙,风从虎”,我是真龙天子,这样的天气更适合我。
 我还有些沾沾自喜,因为天亮的时候,我下定了决心,一次失败打倒不了我,我决定遵从心的召唤,继续我的GOAT君王之旅。这多么象个伟大的样子。不过,转念一想,我又觉得自己有些好笑。这个世界上,有多少成家生孩子的人,他们,此前没有经历过失恋之痛呢?伟人或者名人们,将自己包装为走出失败困境的斗士,又是多么可笑,其实,我们绝大部分人,都没有被打倒,并没有谁比谁更高明。
我以如此清醒的头脑,优良的心态,宣召了刘瑾,他现在可是司礼监掌印太监。这个位子,原来是王岳坐的。反正现在王岳已经主动跳出来背叛了我,我也就不妨私下里推心置腹说一句,王岳的感觉是对的,我是早有想法将他弄下台,让刘瑾接这个位置。在此之前,我不会这以说,也不好这么做,免得落下个用人唯亲的观感。在狗屁职场上,你觉得有人会罩你,那不一定,但你觉得有人要搞你,恭喜你,你的感觉十有八九是准确的。
司礼监掌印太监的位子很重要。掌印太监,掌什么印,那就是玉玺,是国家的公章。国家大事决策,总得有个审批流程,那时候没有现代OA办公系统,得人工用笔,内阁阁员拟定对事情的处理意见,以蓝笔书写,这叫票拟,呈上后请皇帝审批,皇帝审批用红笔,这叫“批红”(所以大家现在知道为什么老师用红笔阅卷了吧)。皇帝天天要处理公文,那也很烦躁,就找个秘书,设了一个司礼监秉笔太监,负责用红笔批示处理意见是否可以执行。这个司礼监秉笔太监权力大吧,然而秉笔太监却不是说了算的,因为司礼监掌印太监要再次审核一次,如果认为可以,就盖上公章。如果认为不好,有权打回去重新批红。司礼监掌印太监才是太监中的一号人物,美其名曰内相。后世权倾天下的魏忠贤,终其一生,也没坐到这个位子,只是个秉笔太监。内阁的文官们肯定对此很有抱怨与委屈,尤其在审批不通过的时候肯定更是牢骚满腹,他们总觉得这帮子太监既不专业,又不了解民间实情,平时全是用声色犬马引诱皇帝不务正业才混了个好位子,因此他们私下里都将这二个职位称呼为秉B太监、掌阴太监。
不过,为了不体现他们的尖刻,史书上没有记载,不过大家用脚趾头都想得到,他们一定会这么叫的。另外据说英国也有掌玺大臣,也是下议院领袖。美国有不有,我就不清楚了,我只听说白宫的下属们会给总统呈上两个纸团团,“可”或者“不可”,让总统抓阄,这个阄可没那么好抓,压力全在总统身上,关于是否突袭本拉登那次,记录片里显示奥巴马独自思考了一个晚上,第二天清早又散了无数圈步,最后才抓了一个。
关键是中国人还特别好这一口。完璧归赵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吧,那个璧最后就制作成了“传国玉玺”,鬼知道是不是一批文物贩子始作俑,他们将传国玉玺宣传成了“天命所归”、“祥瑞之兆”,这么一个死物,却成为历代王朝正统的象征。很长一段时期,当了皇帝,却没有传国玉玺,那就总缺了一口气,有没有明媒正娶的憋屈感,或者有不扯结婚证未婚同居的嫌疑,会被人嘲笑为“白版皇帝”,好在到我这个朝代时,基本上没有这种论调了,要不,我就从麻将子里挑个红中,自号“红中皇帝”。«三国演义»里的孙坚就是在一口井里打捞到了“传国玉玺”,从而有了强烈的心理暗示,做起了当皇帝的美梦,袁绍知道了,还采用扣押孙坚老婆的下作手段,逼他交出玉玺。法海不懂爱,袁绍不懂法,他肯定不是从后世穿越过去,否则他就可以说“文物都要上交国家”,然后发给孙坚五百元钱、一面锦旗,中国的历史也就改变。
最后这个传国玉玺听说是被元朝人带走,太祖朱元璋还派了徐达去追缴,却无功而返。我那个名义上的老爹,明孝宗,有人给他献过传国玉玺,但他轻而易举就鉴定出是假货。
我对传国玉玺兴趣颇浓,倒不是觉得它吉祥,而是它值钱,我总还是要穿越回现代的,偷偷夹带这玩意回来,能发家致富,但后来想到很可能只是得到五百元钱、一面锦旗,附带上个小新闻,也就打消了这个念头。
刘瑾对此就应该不怎么在乎,只要他当上了掌印太监,哪怕我是用萝卜刻个章交给他,他也将如获至宝。我找刘瑾过来,是想商量我下一步的工作计划。我现在的亲密战友,只有这位刘瑾爷爷。推行白话文,或者实行男女平等,我决定先放一放。刘瑾也是穷苦孩子出身,没读过什么书,找他商量白话文事宜肯定不合适;而他又是个太监,男男平等都没有实现,我还找他商量全国开展“男女平等”思想大解放的讨论,对他肯定是种侮辱。
那我找他商量什么?
刘瑾当了司礼监掌印太监后,我其实有点排斥,不太愿意找他。以前他服侍我,我对他呼来唤去的,我以为多多少少有点亲情的成份在,就象一个孙子,要爷爷照顾自己,这说得出口,但现在要正儿八经给他布置工作,以领导的名义,我就觉得有点尴尬、别扭。我觉得我们是一个势利的民族,一帮子狐朋狗友,中间有人当了官,其他的小伙伴一夜间忽然就奴呆了,要对他毕恭毕敬,当官的那个,坐在位子上发号施令,也是挥洒自如,双方居然都凭空而自然的有一种熟稔。也不知道是不是个个打娘胎里就都在默默练习这二种模式,该派上用场时就能轻松达到熟能生巧——只不过人人都期待不需要使用奴呆模式罢了。在我穿越以前,看到的流行的网文中,作者也往往会这样描写,书中的人物,一旦在功法或者境界上突破、升级,原来的师兄弟,那就得恭敬称他一声长老,双方地位迅速不同,也没见号称独立、叛逆的新一代觉得有何不妥,由此可见荼毒之深。
但我不得不找刘瑾,他有了批红的权力,同时也得承担相应的责任,我有些不放心,他文凭既低,实际工作经验也欠缺,还是得提醒他。
在此之前,我是说在谈具体的工作计划之前,我非常有必要告诉他一个谜底。
刘健、谢迁、李东阳内阁三巨头和我对着干,我强势而果断的辞了他们其中的两个,这一反击漂亮,但也仅此而已,历史上百分之五十左右的皇帝可能都做得到,一个都不辞或者三个都不辞的,肯定是个不称职的皇帝,不是窝囊货就是愣头青,但为什么留下李东阳,偏偏留下李东阳,这是我自鸣得意的地方,历史上只怕不到十分之一的皇帝做得到,反正其中原因,全天下,从古至今,我就没有见到有猜中的。
我责怪自己的民族势利,但克服了别扭的心理后,对刘瑾的工作指导,却也凭空而自然的有一种熟稔。
“怎么样,新岗位还适应吧。”我老气横秋故作亲切地问他。
“启禀陛下,奴才担惊接驴,不敢有负所托。”这老家伙书没读过多少,但估计看了不少戏文,成语用得挺顺溜。不过我琢磨他不知道“殚精竭虑”这四字怎么写,他根据戏中上下情景理解,应该是以为要战战兢兢,也就是有忧患意识,然后要象驴子一样吃苦耐劳。这理解好象更没错。
“那就好。记得凡事还是多和李东阳商量。”我深深看着他。
“奴才遵旨!”他目光一闪,俯下身去。“陛下,其实奴才也是这么想的。大学士谋略与文章均是公认一流。”
“哦。那朕考考你,这三个人之间,朕肯定会要留一个,你猜,朕为什么独独就留下了李东阳?”
我笑笑,“提醒你一下,并不是因为他的文章与谋略。”
 刘瑾作出一副苦思的模样,其实鬼知道他在想什么,而且,他很可能什么都在想,但就是没有去思考我的问题,因为他知道,我的意图不是考校,而是炫耀。
我顿了顿,告诉刘瑾:“其实那是因为他长得好。”
刘瑾一脸惊讶,他一般在我面前,倒也不会故意喜怒不形于色。不过,估计他即使能修炼到喜怒不形于色,听到我的话,也会忍不住震惊。一个皇帝,敢于说自己以貌取人就已经足够让人惊讶,而我居然说李东阳长得好,那更是惊世骇俗。
刘瑾:“陛下,这个,大学士的相貌,可是公认,听说他初期仕途不佳,就是因为他的长相,这个还是丑陋了些。”
我哈哈大笑,“我说他长得好,不是说他长得帅。谢迁长得怎么样,相貌俊伟,一脸正气;刘健呢,听说从小就是端正持重。我留下李东阳,正是因为,大家都这么说他,以貌寝,长得丑,但又好诙谐。”
我喝了一口茶,“这三个人,都很有才名。听说李东阳和另一个叫程敏政的,都被称为神童,有人以‘螃蟹浑身甲胄’作为上联,要求他们对下联,程敏政对‘凤凰遍体文章’,李东阳则答‘蜘蛛满腹经纶’。李东阳这下联对得巧吗,满腹经纶对浑身甲胄当然巧,但更巧的是这个蜘蛛,他为什么不用春蚕,春蚕到死丝方尽,不更有鞠躬尽瘁之意,他偏不用,除了相对不屑装模作样,还不是因为他丑,蜘蛛形容他更适合。相比之下,谢迁对他祖父‘白犬当门,两眼睁睁惟顾主’的上联,用上‘黄蜂出洞,一心耿耿只随王,’呵呵,这种段子,我听得也是醉了。”
我吐了一口茶水,“谢迁还有一个见色不乱的段子,你听说过没有?年少时有美女投怀送抱,他不仅坐怀不乱,还教育了对方一番,使得对方羞愧之余,迷途知返。呵呵,坐怀不乱就已经不算是个男人,就算他志存高远,正常的状态也应该是天人交战下战胜了自我,落荒而逃,要显摆也是回去之后写下一篇日记,反思自己差点控制不住,甚至还有些隐隐的后悔,这他妈才合情合理吧,居然当场就能板起脸教训对方,事后还流传下来,呵呵,我听得也是醉了。”
听到这里,刘瑾面无表情。我暗暗叹了口气,无论是对下联还是坐怀不乱,这家伙只怕都无法琢磨体会。“李东阳诙谐,爱开玩笑的人,性格不会那么古板吧,朕更喜欢些,应该你们也好共事一些。”
“陛下英明!”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