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网文

挣扎在人生与诗歌的夹缝中——李贺(2)

2023-04-02唐诗传记 来源:百合文库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可是,这时的诗人,纵有凌云壮志,也早已被提前宣判了死刑,于是他只有哀叹:
催榜渡乌江,神骓泣向风。
君王今解剑,何处逐英雄?
和所有的诗人一样,李贺也经常胸怀投笔从戎建功立业的大志,在南园组诗中,李贺曾写道: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南园》之五)
可是再反观诗人自己的生活,是什么样的呢?
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
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
(《南园》之六)
仕途无望,功业无期,李贺只有在诗歌的世界中寻找自己的位置了。李贺作诗十分勤奋,史籍记载说,李贺每天早晨出去,骑着一匹弱马,一个小奴跟在后面,背着一个锦囊。路上想到佳句,就记下来扔进囊中。晚上回来的时候,他母亲让丫鬟看囊中字条多少,如果很多,就会大怒说:“这孩子要把心都呕出来才罢休啊!”晚上饭后,李贺就命丫鬟把字条拿出来,研墨作诗,非大醉吊丧,天天如此。
李贺母亲恐怕没有想到,自己竟然一语成谶。816年,李贺病了。恍惚中,他看见一个人,穿着红衣,乘着赤龙,手里拿着笏板,飞翔而下,对他说:“天帝新造白玉楼成,要请你写文章纪念这事。”李贺推辞说母亲年老多病,那人回答:“天上很快乐,不像人间这样劳苦。”一会儿之后,窗中散发出勃勃烟气,车马声不绝于耳。中唐著名的诗人李贺离开人世,时年仅二十七岁。
在诗歌的夹缝中伸展
前面提到过,在中唐做一名诗人是一件尴尬的事情。盛唐的天才们创造了诗歌史上最辉煌的胜景,也对诗歌的宝藏进行了近乎掠夺性的开采。言豪迈则首推李白,言沉郁则归宗杜甫,谈禅则有王维,谈田园则有孟浩然,谈边塞则有王昌龄、高适、岑参……如果能站在巨人肩上,固然能看得更远,但是巨人更多的时候倒像是高山,在座座高山之间,已经没有可以纵横驰骋的一马平川,只有抬头无法见天的条条夹缝,而要在这夹缝中寻找到一条自己的生存之路,则必须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特点,李贺就是一位风格独特的诗人。
李贺被后人称为“诗鬼”,原因大概是他作诗想象奇特,喜欢采用常人未见的意象,诗歌光怪陆离,读之给人感觉是走进了一个色彩斑斓的由哈哈镜组成的迷宫,颇能摄人心魄。例如他在《李凭箜篌引》中写音乐: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整个诗歌使用的意象稀奇古怪:凤凰、芙蓉、香兰、紫皇在唐诗中不算少见,但是搭配以“叫”“笑”等动词,将这些原本被供在神坛上的意象拉进诗歌里,竟然有了些千年后现代派作品的味道;后面的“神山”“神妪”又为诗歌抹上了一层浓厚的神秘色彩,“老鱼”“瘦蛟”两个意象更是见所未见,令人瞠目结舌,与韩孟诗派以丑为美的诗风有相同之处,但是李贺无疑在这条路上走得更远。在李贺的其他诗歌中,这种令人匪夷所思的意象也是随处可见:“饵悬春蜥蜴,钩坠小蟾蜍。”(《钓鱼诗》)“方花古础排九楹,刺豹淋血盛银罂。”(《公莫舞歌并序》)“金鹅屏风蜀山梦,鸾裾凤带行烟重。八骢笼晃脸差移,日丝繁散曛罗洞。”(《洛姝真珠》)冉云飞先生说:“与其说李贺是一个天生古怪的诗人,毋宁说李贺生来就是一个打乱汉语固有组合方式的高手,搅和大家平静地对待汉语的方式…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