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网文

神话中神格的基本变迁——九尾狐(4)

第三阶段:东晋至元朝,九尾狐彻底完成了“去兽化”与“拟人化”的阶段,在道教思想的影响下,九尾狐与“狐仙”、“狐妖”挂上了钩,多以“害人”的负面形象示人。唐代白居易在《古冢狐》中已经把“能丧人家覆人国”的妲己和周幽王的妃子褒姒比作狐妖,当九尾狐变成妖精时,妲己这个用美色把纣王迷惑得亡国丧身的王妃被说成是九尾狐精。在《武王伐纣书》中,吸尽妲己魂魄元气骨髓而借其空皮囊化形为妲己的是只“九尾金毛狐子”。在元朝时,九尾狐甚至变成了“生性淫荡”的代名词。在这一阶段,九尾狐虽然得以从“兽”进化成“人”,但负面的属性被不断放大,民间的形象也是在此阶段逐渐形成,有了“狐狸精”这一俗语(结合刘滴川老师,《山海经外传》,与何新老师《诸神的世界》相关结论,分析得出)。

神话中神格的基本变迁——九尾狐


图片来自网络
第四阶段:明清时期,民间的小说文化逐渐盛行起来,九尾狐的神话“再创作”也得以进入第二次巅峰。随着其神话彻底民间化,“九尾狐”的故事也加入了更多的“人欲”,“九尾狐”不仅在故事中加入了人的生活之中,还加入了爱恨交织、悲悯有加的“人性思考模式”。如代表作《聊斋志异》、《封神演义》、《狐狸缘》等等。这些民间作品的不断流行,也使得九尾狐的神话故事传出国门,远至日本等国。在这一阶段,先秦典籍中的“九尾狐”形象逐渐消失不见,“九尾狐”的故事被赋予了各种各样的意义,“九尾狐”也变成了“人欲”的一种抒发载体,这种形象一直影响至今。

神话中神格的基本变迁——九尾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