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网文

终结时代的小人物之主父偃(二)深谋远虑

2023-05-30 来源:百合文库

终结时代的小人物之主父偃(二)深谋远虑



也许在游走诸侯国的过程中,主父偃就发现了汉朝当时的两个潜在危机。
首当其冲的是诸侯国问题,那一切都得从西汉建国之初的制度说起。汉高祖刘邦深鉴于秦朝灭亡(秦皇族奚灭)的教训,因此并没有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单一的郡县制,而是同时分封了好些诸侯国作为藩卫。直到不久后一个又一个的异姓诸侯王(如韩信、英布等)的“谋反”(大多是被刘邦逼的)被相继平定,刘邦便召集属下大臣进行了所谓的“白马盟誓”,即“非刘氏不王,非功不侯”。前半句的意思就是说如果不是他们老刘家的子孙那是绝对不能封王的。反正在刘邦眼里,只有他们自家人才是靠得住的。
如此说来,西汉应该是中国最早实行“一国”的朝代,即封建制(封土建国)与郡县制共存,诸侯国即当时的“特别行政区”,其国王仍保留有相当独立的行政权力。
可自家人就果真靠得住吗?好像也未必。“然诸侯原本以大,末流滥以致溢,小者荒淫越法,大者睽孤横逆,以害身丧国。”(《汉书》)。可见皇帝的这些叔伯、兄弟、侄子们大都倚仗着自己手中的权力与高贵的地位,根本就目无法纪,从来就不把中央委派的官员放在眼里。至于飞扬跋扈、作威作福,甚至公然造反者,也是大有人在,并且前仆后继。比如文帝朝的济北王刘兴居、淮南历王刘长的谋反,还有景帝朝因削藩引起的七国之乱(吴王刘濞、胶西王刘卬、楚王刘戊、赵王刘遂、济南王刘辟光、菑川王刘贤、胶东王刘雄渠)……再加上一些腐朽的诸侯(比如燕王刘定国、江都王刘建等)对法律与道德的公然践踏,所有的种种无不在动摇着帝国的根基。维护着中央集权的郡县制与封建制之间的矛盾便逐渐凸显出来。因此如何解决诸侯王的问题,就自然成为了当时历代君主都不得不考虑的事情。

终结时代的小人物之主父偃(二)深谋远虑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