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网文

乌巢禅师为什么传唐僧的是《多心经》?

乌巢禅师为什么传唐僧的是《多心经》?


《西游记》第十九回,唐僧收八戒后,于浮屠山遇到乌巢禅师,浮屠,即浮图,佛土,乃佛陀的异译,后多指佛塔。此禅师在浮屠山的香桧树上弄了一草窝,就住在树上。非常简陋朴实,一切随顺自然,没有什么人工痕迹,却自然透出庄严祥和。书中说:“左边有麋鹿衔花,右边有山猿献果。树梢头,有青鸾彩凤齐鸣,玄鹤锦鸡咸集”,正合“平常心是道”之佛理。
这禅师既平常又非同寻常,能预知未来,为唐僧取经团队做了提醒,能传唐僧《摩诃般若波罗密多心经》,却称之为《多心经》。孙悟空因嫌乌巢禅师说“多年老石猴,那里怀嗔怒”,说破其嗔心,恼羞成怒,扯出金箍棒对着乌巢禅师的草窝乱捅,结果是“只见莲花生万朵,祥雾护千层。行者纵有搅海翻江力,莫想挽着乌巢一缕藤”。
那乌巢禅师在《西游记》中究竟代指什么?生命之真心,真心即佛,不过是法身佛。
成佛最后须三身成就才能真正圆满,即法身佛、报身佛、化身佛三身合一,《法华经》中均有印证。成就法身佛,可得根本智,后得智即“分别智”须在业缘中“转识成智”的修证中才能圆满。所以,乌巢禅师被孙悟空问到“这老禅怎么认得他,倒不认得我?”只能如实回答:“因少识耳”。
另外,真心不会有丝毫矫饰,任何坏境、任何状态下均有。万事万物时刻均在以真实真相坦露真心,但人心虚妄、伪饰难以相应,所以不识得。这也是禅宗偈子:“山河大地皆是法身,黄花翠竹无非般若”之佛理所在。世道之人虽不识得真心,但用得最多的倒是真情、真诚、真爱、真人、真我等概念,其实也是不自觉地依循本真为追求真心。

乌巢禅师为什么传唐僧的是《多心经》?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