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文库精选

《一个人的遭遇》读后感集合(4)

2022-08-25 来源:百合文库
每个人,都会有意或者无意地探求着生命的价值。探求的层面有差异,生命的境界有高下。探求的途径和方式有许多,“归结起来,无非一是创造,以实现内在的精神能力和生命价值,二是体验,籍爱情、友谊、沉思、对大自然和艺术的欣赏等美好经历获得心灵的愉悦”(周国平)。这是正常、健康生命的人生状态。即使是在生存线上奔波忙碌、苦苦挣扎的人,也还总有最起码的人生支柱。爱情、亲情、友谊,任何一种,都可以成为“活着意义”的充分理由。生活的苦难,从消极方面看,使人忍耐、麻木、卑微,从积极方面看,给人坚韧、坦然、质朴。古今中外,都有这样一个社会特征,那些社会金字塔底层的人,是生命力最强的人,是最重视家庭亲情的人,是最讲情分义气的人,是最纯粹率直的人。良知、正义,在民间,特别是在动荡、灾难时期。
人,往往会落入了这样的不幸境地:生活发生重大转折,失意落拓、贫困潦倒,甚至身陷囹
肖洛霍夫的小说《一个人的遭遇》中塑造的主人公安德烈.索科洛夫,就为我们探求生命在苦难中的种种表现以及意义,提供了一个经典范本。
在战争中被俘,生命的困境,等同于突然间遭到陷害而成为“阶下囚”,或者是身患重病等等。所谓的“身处绝境”,是每个生命必然的经历,区别只是厄运来得或早或迟、悲苦时间或长或短而已。这种“绝境”,让人生几乎没有了未来和希望,生命也容易陷入“绝望”。能够成为“绝境”中的“逃逸者”或“幸存者”的,必定是对未来拥有希望的,哪怕是飘渺着的一丝希望。索科洛夫在被俘后,在受到种种折磨时,几乎每天夜里在梦中和妻子伊琳娜,跟孩子们谈话,说许多鼓励她们的话。与其说在鼓励亲人,倒不如说是在说服和激励自己。希望,蕴含着让自己坚持活下去的许多理由,和亲人团聚,向仇人报复等等。苦难中的希望,最终转化为生命的强大信念和坚强意志,这是苦难之于生命的第一层意义。
希望,赋予了苦难生命正面和积极的意义。但我们往往会忽视甚至蔑视另外一种和希望“如影相随”的人生态度——忍受。忍受,似乎是负面和消极的代名词,因为,在它的后面,是生命丧失了尊严,甚至是扭曲了人格。人类,在伦理道德的教化中,往往会退化直至丢失生命的自然天性。忍受,是自然生命在险恶环境中的一种自觉认命式的“退让”。寒冬来临时,花凋谢,草枯黄,树落叶,冰天雪地里动物的冬眠,更远一点,能在冰川时期幸存下来的物种,都有自觉顺应环境的天性。能够忍受长期病苦,能够捱过漫长的黑暗岁月,才能成为苦难的“幸存者”。索科洛夫在战俘集中营里“习惯成自然地”形成的“把头缩在肩膀里”的细节,可以想象得到他的“逆来忍受”。而且,忍受,往往会等来脱离厄运的机会,如果还有一技之长的话,这种机会更多一些,索科洛夫的司机特长,最终让他成为了胜利逃亡者。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