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网文

导演手记 :第81日,年画、秤(2)

        没拍到年画的印制,我们带着遗憾告别了老人,继续下一个拍摄点:荷香桥镇。
        喻攀要在荷香桥镇找点,是因为听说荷香桥是个古镇,他觉得应该能找到有意义的手艺。确实被他找到了,一个正在做秤的手艺人朱宣堂老大哥。
        原以为制作秤很容易,听完老大哥的介绍才知这是一门充满智慧的绝学:
        秤杆必须是草鱼形状,三个支撑点必须在一条线上,星子由水银配合锡融化而成,黑色秤杆由石灰、青矾、五倍子水刷制,打磨靠“掐仙籽”;这几个要点,看似简单干涩,但这是老大哥一辈子的心血和机密,原来极少公开,因为我们也算是同乡,乡音亲切,加上老大哥不愿意眼睁睁看着自己的技艺失传,他想干脆借助媒体公布吧。
        老大哥原来是农技厂工人,心灵手巧。青年时为了生计,学会了制作秤。如今方圆几十公里的制秤人只剩老大哥一人,他想带徒弟,却无人肯学。老大哥虽然技术熟练,一天也只能制作一把秤,每把秤的手工费只是50-80元,而要学成,没有数年是不成火候的,不成火候,秤就不精确。
        老大哥老俩口每月2000多元退休工资,在自己自足的乡村,足够生活仍有盈余。他做秤,全因爱好,且不愿看着杆秤就此死去。如今,电子秤已经彻底打败传统杆秤。但有些农村老人仍旧习惯杆秤。老大哥手艺好,名声在外,经常有人找他修秤、调秤,如果他放弃做秤,方圆几十公里的许多乡村的杆秤,就将彻底被遗弃。
        临走前,我买了老人一杆秤,算是买个童年记忆吧,老大哥也知道我是买着好玩,但还是坚持对自己的秤进行砝码调试,50斤的砝码调试,误差不到三两,对于传统秤,这已经是非常精准了。
(又忘了拍照片,失职。)
第82-100日  北京.休整
        我和何思庚回京休整,喻攀在长沙休息。
        据说,何思庚回到北京,抱着前来接站的儿子,这个老男人居然哭了。可惜,这个画面没有人拍下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