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网文

季羡林留学德国 战乱中最迷茫的岁月 大师是如何找到人生方向的

【大师】季羡林留学德国 战乱中最迷茫的岁月 大师是如何找到自己的方向的
今年,我们听到不少中国留学生在海外遇害,失踪,或是出事故的新闻,这让很多人对出国留学产生了几分恐惧。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这个留学故事,听上去坎坷,悲惨,甚至不可思议,但从中却能悟出一个禅机。
能点醒我们很多人。
 
大师跟风留学
一个清华大学
毕业没多久的文科生
,告别老婆和出生才几个月的女儿,去德国留学。
本来打算读个两三年就回国,后来在德国一呆就是十年,期间好几次险些丧命,他还曾丢了中国国籍,成了无国籍者。
这个毕业生出国,是因为毕业不好找工作,连他自己都觉得去留学是盲目的,因为社会上都弥漫着留学热
,他算是跟风去留学。
但这个清华的毕业生,在德国的十年,为其后来成为大师奠定了决定性的基础。
这个年轻人叫季羡林

季羡林
那会儿是20世纪初,留学,靠私费的,只能是有钱人,才20岁出头的季羡林,家庭经济条件非常窘迫,勉强糊口。
靠公费,主要是靠退回的庚子赔款留英留美
,要想走官费,比骆驼钻针眼还要困难,因为当时官费留学
,只送理工科学生,文科生受到歧视,
几乎不可能靠官费出国。
正当季羡林心急似火,一筹莫展时,他的母校清华大学,同德国学术交换处签了个合同,双方交换研究生,路费自己出,食宿学费学校出,虽然学校给的食宿钱和官费生相比差好多,但对于季羡林而言,算是抓到了救命稻草。  
1935年的8月底,季羡林从北平踏上了前往欧洲的火车。这个火车是要途径中国的东三省,走苏联西伯利亚大铁路。
火车还要在哈尔滨停留几天,火车上餐车的食物非常贵,所以很多人就准备一个大篮子,然后去买七八斤重的大裂巴,就是干面包,再买几条粗香肠,几斤干奶酪和黄油,再配上几个罐头,一共要四五十斤,在火车上的八九天时间,就靠这些食物填饱肚子。
光这一路的火车上,就有不少有趣、尴尬、甚至惊险的故事,而后面的十年在德国的故事更加是有血有肉、有情有泪。
季羡林刚到德国,发现那里的中国留学生人数比想象的要多得多,而且大多都是来镀金的。
当时国民党许多大官,都有子女或亲属在德国,而且几乎都聚集在柏林,这里有吃、有喝、有玩、有乐,既不用上学听课,也用不着说德国话。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