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网文

季羡林留学德国 战乱中最迷茫的岁月 大师是如何找到人生方向的(2)

在德国餐馆吃饭,季羡林发现中国学生居多,高声说话的声音,吸溜呼噜喝汤的声音,吃饭吧唧嘴的声音,碗筷碰盘子的声音汇成了大合奏。
季羡林非常看不惯这些同胞留学生,他们狂妄自大,唯我独尊,整天谈论的都是吃喝玩乐,甚至玩女人、嫖娼妓。
季羡林在1935年10月17日的日记里写道:
在没出国前,我虽然也知道留学生的泄气,然而终究对他们存着敬畏的观念,觉得他们终究有神圣的地方,尤其是德国留学生,然而现在自己也成了留学生了。
在柏林看到不知道有多少中国学生,每人手里提着照相机,一脸满不在乎的神气。
谈话,不是怎样去跳舞,就是国内某某人做了科长了,某某做了司长了。
不客气地说,我简直还没有看到一个像样的“人”。
到今天我才真知道了留学生的真面目。
 
小城哥廷根
季羡林柏林没待多久,就来到了哥廷根。
这是一个小城,当时人口只有十万,而城里的大学生就有两三万人,都是来自哥廷根大学。
这座城市洋溢着浓厚的文化和学术气息,到现在,哥廷根也不到13万人口,但历史上却出了40
多位诺贝尔奖得主

这里的景色非常美。东面山林密布,一年四季,绿草如茵。即使冬天下了雪,绿草埋在雪下,依然翠绿如春。
此地,冬天不冷,夏天不热,从来没遇到过大风。这里的街道干净到什么程度呢,你躺在马路上打滚,绝不会沾上一点尘土。
每家每户都用肥皂刷洗屋子前面的人行道。
城区中心的房子都是中世纪的建筑,季先生回忆道,在古城墙上散步,沉思,是他十年生活中最有诗意的一件事。
初到哥廷根,季羡林住的是寄宿家庭
,就是Homestay。
房东是对德国老夫妇,儿子在外地上大学,季羡林在这一家住了10年,与老人每日相聚,一起吃饭,一起聊天。
季羡林在生活方面所有的需要,这个女房东都一手包了下来,德国人的生活习惯和中国人不同,比如中国人一日三餐,尤其晚餐要吃热的,德国人晚上就吃点冷面包,干奶酪,这个女房东每次都特别留一份热菜热汤作为晚餐,留给季羡林。
这个如慈母般,善良的女房东,是典型的家庭妇女,除了每天给季羡林和丈夫做饭,天天打扫卫生,特别爱干净,给地板和楼道打蜡,打磨得油光锃亮,不光自家打扫,她还给门外人行道,不光是扫,而是用肥皂水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