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网文

导演手记 :第58-59日,忧伤的油纸伞(2)

        现代工业对伞的最大贡献,是发明了折叠伞。而传统雨伞的结构原理从来就没变过,换句话说,伞的大体结构在中国古代就已经到达顶峰。
        老人做伞的弹簧,竟然只是一条竹片,巧妙借用竹筒产生弹力,如果不是亲眼所见,难以想象如此巧妙。
        用线穿伞的骨架,79岁的老伴温扁也来帮忙。穿好骨架,再用标尺标出骨架的距离,用线固定伞边。
        固定伞边的第一圈线绷得很紧,使用巧劲把伞的骨架绷成圆弧状,老人在这个环节连续失败七次,第八次才做成功。第一次第二次他的表情还很平静,第四次四五次的时候,明显有些急了,眉头皱着,手上用着力,嘴都跟着歪了。我端着摄像机在他跟前低头拍着,到了第六七次的时候,感觉空气都凝固了,只剩下坎温手上的线在他伞的骨架上磨得吱吱作响,然后又是“嘭”的一声,断了。看着坎温老人拧巴而着急的表情,不知怎么,那一刻突然想哭,我咬着嘴唇强忍着,不让眼泪继续。第八次终于绷好,整个过程持续五六分钟,我们旁观者也都松了口气,我松开嘴唇,嘴里咸咸的,嘴唇被咬破了。我悄悄地转过身把眼泪擦了,不让大家看到我的脆弱。
        绷好骨架,贴上纸,伞的基本形状就做好了,然后晒干。
        伞面有两种颜色:黑色和暗黄色。黑色,取自老人家里的锅底灰;黄色取自一种青叶植物,捣碎,加入些许石灰,就成了金黄色。
        涂色。
        抹上菜籽油。
        晒干。
        完工。
做伞面
        伞全部做完,回忆起每个环节,看似并不难,但没有任何机械标准,单凭老人的感觉,却也要几分功力。老人35岁开始做伞,已经做了45年。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