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网文

约翰·托兰德:泛神论要义(中)(12)

2023-03-06哲学神学约翰·托兰德 来源:百合文库
    ①作者注:指摩西及其《使徒行传》。
    十四
    随着下面的叙述,我们将无误地指出,前引论饮食一书的杰出作者(我认为此书作者不是希波克拉底,而是一位更早的人物)曾以少许名言隽语式的言词表述了现象虽常如斯而万物实流转不已的学说。这位作者根据自然的基本元素及其凝聚和分离,精确地推出了这个定理:每物皆在万物之中,万物皆在每物之中,然后他又以下面这些仿佛发自德尔斐神庙三脚祭坛的话继续论证说:无论神的还是人的一切事物都在浮沉转化;昼夜消长,月有盈亏;火与水有相通之路;太阳对我们有各种各样的外观,既是此物又不是此物:对于木星是光明,对冥王星则是黑暗,对冥王星是光明,对木星则是黑暗。彼物来到这里,转换到这里,此物则去到那里,转换到那里,永远如此。彼物过渡为属于此物之物,此物亦过渡为属于彼物之物;它们不知自己之所为,尽管在它们自己看来,似乎知道其所为;
它们也不理解自己之所见;但是它们那里的一切东西,无论其所欲还是其所恶,都是被一种神圣的必然性驱使的。彼物来此,此物去彼,二者互相混合,每个都或多或少满足了注定的命运。在这段值得注意的引文中,所谓神圣的天上的物体和人类的地上的物体,是被了解为:冥王星指地球或一切星球的中心,木星则指表面或围绕的空气。我们一旦知道了、了解了这一点,那么一个人如能以湿与干或海与地的消长进退,来理解我所已教导的关于子午线不断偏斜和地球轴线由此而不断地但几乎不可觉察地变化的那些事情,他就会不难理解其他一切了。充分考察了所有这些细节(无论关于经常变动位置的微粒之变化,还是关于永远不变的现象之恒定性),我们就可了解处于无限以太中的一切星球之状况都是相似的。对这些的思考无疑是真正哲学范围内一切东西中最使人感到适意和最高尚的东西。
    十五
    洪水灭世和大火灾的鼓吹者们不应抱怨人们不赞同他们;我们在赫拉克利特的秤盘上称量事物,并且使用他的表达形式,因而把这些鼓吹者所希求而我们并不希求的东西丢弃了。我们说,整个大地曾为水淹没而又不曾为水淹没;一切的水将被火征服而又不被火征服;不过为使人们对我们所说的不致做出曲解,就像这位伟大哲学家在别的问题上曾经遭到曲解那样,我们要更明白地陈述我们的意见。因此我们认为,实际上大地的任何部分都曾在这时或那时被海覆没,海的任何部分也都终究会被大地占有;因为在古代作家那里,干燥(Siccity或Dryness)一词意即指火,是火的属性和效果。在常被引用的《论饮食》一书中,我们在几处遇到在干或硬的涵义上被使用的火这个词,作家们用结果代表原因,是常见的事。最早的希伯来人干脆就是用干来表示土地,最早的希腊人则确实是用湿来表示海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