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网文

要么孤独,要么庸俗(节选3/5(2)

    一般来讲,对社交的喜爱程度与人的年龄大小成反比。如果让一个年幼的小孩独自待上几分钟,他就会吓得大声哭喊;稍后,将一个小孩独自关在屋里就是对他的严厉惩罚。年轻人之间很快就能建立起和睦友好的关系,很容易凑在一起,他们中只有少数几个气质高贵的人才偶尔喜欢一人独处——但如果独自待上一整天,他们也会厌烦的。成年人则可以轻而易举地做到这一点,对他来说,长时间的独处已经很容易了;而且,年龄越大,他就越能够独处。而对于一位耄耋老者来说,他的同伴和朋友都已逝去,他对生活的乐趣要么漠不关心,要么毫无感觉,于是独处正好适合他的需要。就个人而言,离群、隐居的心理倾向总是与他的智力发展成正比的。 
   正如我说过的,这种倾向并不是一种纯粹自然的东西,它并不是出自于人类本性的直接需要。它只是我们生活经验的结果,是我们对自己真正需要的东西进行反思的产物;进一步说,它更是我们对大多数人道德和智力方面的悲惨本质做出深刻洞察之后的产物。最糟糕的就是,在人们身上,道德的缺陷和智力的不足紧密相连,二者联手作祟,由此导致各种令人不快的情形都会产生。于是,我们与大部分人的交往不仅是不愉快的,而且是令人难以忍受的。因此,虽然这世上存在着许多糟糕透顶的东西,但最糟糕的还是莫过于社交。甚至连伏尔泰,这个最善交际的法国人,都不得不承认:“在这世上到处挤满了人,却没有一个值得我们与之交谈。”彼特拉克为他对孤独的喜爱提出了与此相似的理由。这个温和伟大的诗人,对隐居的热望如此强烈,持久。他说:我一直在寻求孤独的生活,河流、田野和山林它们明白。
我试图逃离那些渺小、浑噩的灵魂,他们已迷失了通往光明的天堂之路。在彼特拉克优美宜人的著作《论孤独的生活》中,他同样论述了对孤独的追求,这似乎是齐默曼那本著名的《论孤独》一书的滥觞。尚福尔以其一贯的嘲讽口吻,提到了热爱孤独和隐居只是一种次要的、间接的个性特征。他说:“人们在谈论一个独居的人时,会说他不喜欢与人交流。这种说法就犹如一个人不愿意在邦迪森林巴黎市郊一片充满危险的小森林。行走,我们就说他不喜欢散步一样。”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