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文库
首页 > 网文

家长面临升学压力,焦虑异常!(4)

2023-03-09焦虑心理咨询升学 来源:百合文库
过度关注
“独二代”面临被焦虑的命运
中国家长的普遍焦虑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客观原因,那就是独生子女问题,尤其是“独二代”,可以说一出生就面临着被焦虑的命运。
著名教育专家孙云晓给记者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小女孩,在班里也很优秀,成绩好,邻里看了都喜欢,是家人及老师的宠儿,就是有一个毛病,她很容易哭泣。很微小的事情,像铅笔芯断了,或皮鞋的带子打了结,或她的书桌被人收拾过,都会让她抽泣不止。女孩的父亲是个物理教授,无法理解女儿的个性。他说,女儿见过很多大场面,惯于应付各种环境的压力,对着一千人独奏钢琴都从容镇静,怎么对毫不重要的生活小节却完全失去控制?
要找出谜底,还要从女孩父母说起,她的父母都很优秀,所以从超人出生的一刻起,父母就为她安排了一切有益身心发展的活动。父母都喜欢古典音乐,女孩的婴儿室里也天天播放莫扎特与巴哈;父亲头脑精密,女儿的玩具也全部是发展脑力的益智游戏;母亲精通几国语言,女儿的故事也备有中、英、法、德语版本;七八岁的小小年纪,女孩就参加天才儿童独奏音乐会,博得掌声满场。
“这是一个在放大镜下长大的孩子,她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逃不过父母的苦心观察,刻意启发。在父母的厚望下,女儿也常常处在焦虑中。在这样理智的家族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当然无法承受这世界的不完整之处,因此,生活稍一出错,就触发起内心无比的愤怒,无比的控诉。”
类似的故事,在“独二代”中并不鲜见。孙云晓指出,过度早教,已经成为独生子女父母的共同特点。作为父母的第一代独生子女本来就背负着过多期望,当他们有了自己的孩子,这种对下一代的期望延续下来,形成了集体“养育焦虑”,而父母的这种焦虑终究会在孩子身上留下烙印,成为“独二代”特有的“身份标签”。
家长的“教育焦虑症”,是一种社会的痛楚与无奈,其恶果将在下一代身上展现。为此,众多教育专家发出呼吁:“家长自身同样是社会问题的受害者,需要治疗和引导,因此拯救孩子应当首先从拯救父母开始。”

家长面临升学压力,焦虑异常!


要拯救孩子
先要“拯救”家长
“很多带孩子来咨询的家长追悔莫及,等到孩子已经出现严重的心理疾患,家长才意识到他们对孩子的伤害有多重。”韩美龄告诉记者,很多家长表示自己也是出于无奈,因为教育大环境使然:“一考就要排名,一考就要发证,一考就要有结果,一考就来了优劣,一考就有了高下,一考就有老师和家长的荣辱,一考就都给考糊了……可是不考孩子的出路在哪里?”
虽然都在抱怨应试教育,但很多家长的态度和观念却已经被环境“绑架”和异化,不知不觉成了应试教育的“帮凶”。“一些家庭条件好的孩子被父母送出国外,想逃离应试教育,而在国内的中国父母,并没有因他们把孩子送到国外就换了一种教育理念,他们骨子里自己的理想仍然在支持着他们,在国内天天打着国际长途督促孩子好好学习。孩子依然是个学习的工具。”韩美龄说。
“中国的无数家长正以爱孩子的名义破坏子女的健康成长,而他们对此却浑然不觉或无能为力。实际上,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暂不能改变的情况下,家长们依然有选择的余地。”教育专家杨东平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
“你的家庭到底是给孩子提供避风港还是第二战场,是让孩子多睡一个小时还是让他多上一门课,家长们都是可以选择的。”杨东平说,“中国的孩子是非常聪明可爱的,可惜有很多孩子在接受教育的过程当中,逐渐被毁掉了。一半是被学校毁掉的,一半是被家长毁掉的。”“家长所能够改变的就是自己。”杨东平说,“他们所要改变的主要就是一些不正确的教育价值观。”他希望家长们淡化分数竞争,破除名校崇拜,不要被“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些奇谈怪论所迷惑。
猜你喜欢